【本報訊】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出版《香港藍皮書》,誣衊中文大學通識課程受美國基金主導,調查小組昨發表報告,指研究所所長薛鳳旋最少犯下七宗罪,有違學術操守;薛不單把責任推卸下屬,更訛稱該書由「業內權威專家」編撰,實質只涉他本人及下屬。浸大即時免除薛的所長職務,但暫繼續支薪。教職員工會及校友要求即炒薛鳳旋,為浸大割除「毒瘤」。
記者:白 琳 倪清江 歐陽子瑩
浸大校長陳新滋昨向中大鄭重道歉,調查報告指出,薛雖向小組宣稱針對中大的失實內容並非出自其手筆,企圖把責任推卸給下屬及出版社,但有關內容確實源自薛去年的口述文章;薛又稱今年5月才留意有關內容,報告質疑薛事後沒要求校對更正。種種證據顯示薛是失實內容的原作者、主編及最後定稿人。薛鳳旋今年先後出版掀起國民教育風暴的《中國模式》手冊及《藍皮書》。
傾向提早解約
據知薛不配合調查,多次拒與小組見面,報告沒提及薛何時及以何種形式向小組作供,但批評薛未能提供任何證據,證明美國基金贊助中大通識課程;薛在出版過程有足夠機會更正卻沒有行動,直至中大投訴也沒適當處理;報告指《藍皮書》的學術水準「令人懷疑」,「執意將片面不周的信息提升至學術層面」。
陳新滋接納報告,就事件對師生造成困擾深感遺憾,同時向浸大人士及公眾致歉。陳宣佈即時免除薛的所長職務,並啟動檢討委員會考慮紀律行動,強調不會與薛續約。薛目前身兼地理系講座教授,毋須教學。據了解其合約明年8月才屆滿,免去職務後續支薪,留待檢討委員會「發落」,校方傾向與薛提早解約。
浸大教職員工會發言人杜耀明說,薛是浸大首名教職員違反學術操守並遭免職,校方有足夠理由召開解僱委員會「盡快了斷」,同時回收《藍本書》及調查另一爭議刊物《中國模式手冊》,「薛鳳旋由頭錯到尾,家照人工,未算懲罰。」杜慨嘆浸大過去一年受趙心樹民調風波、《中國模式手冊》及《藍本書》醜聞困擾,寄望浸大可「重新開始」。
浸大校友兼教職員呂秉權形容研究所儼如失控的獨立王國,屢獲愛國商人捐款出版紅色刊物,學術質素成疑,「薛鳳旋係毒瘤、負資產,拖累浸大聲譽。」他促浸大檢討研究機構接受捐款機制,「紅色資金畀得你做嘢,大部份都有agenda。」
浸大委任歷史系教授周佳榮為研究所署理所長,與《香港藍皮書》出版社商討訂正錯誤的安排。
薛鳳旋七宗罪
1. 沒維護學術質素
對中大通識教育課程的指控毫無根據,未能提供證據證明有美國基金贊助中大通識教育課程等。
2. 《藍皮書》學術水準成疑
三個版本均無任何參考文獻或註明資料來源,編委成員曾提出加入,但薛鳳旋無考慮建議。
3. 審閱粗疏不負責任
辯稱在《藍皮書》草稿時沒有留意有關中大的陳述。
4. 未作出適當修正
無正面回應中大三次要求澄清及道歉,僅表示對於提及「中大」之名及誤稱「林行止」為「李行止」深表遺憾。
5. 有足夠機會更正但不修改
先後三次收到簡體字版本的校對稿檢查,僅將英文版的「中文大學」改為「本港某大學」。
6. 不適當處理作者和編輯身份
強行將數名下屬列為《藍皮書》作者和編輯,其中一人要求刪去名字不果,憤而辭職。
7. 試圖推卸責任
拒絕承認是指控中大的作者,屢指是由同事所寫,又指出版社亦要負責。
資料來源:《藍皮書》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