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雖然地位尊崇,廣受讚譽,但得獎名單不時引發議論,有人為得獎者歡呼,有人為落選者抱不平,有人質疑評審委員會的準則。○九年把和平獎頒給當選不滿一年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就讓人大惑不解,覺得他在國際上一事無成配不上這個殊榮。但是,今年諾獎得獎者更讓人不舒服,更讓人不是味兒。
先說得到和平獎的歐盟。按評審委員會的說法,歐盟及它的前身歐洲共同體努力消除長期存在於歐洲的壁壘等隔閡,致力以民主,開放的方式推動歐洲一體化,化解新仇舊恨,又全力支援其他地區的和平與發展,所以應該得獎。這樣的說法不能算完全錯,歐盟着實以融合歐洲不同國度為目標,的確以消除各國壁壘特別是貿易壁壘為宗旨。但這只是歐盟的一個面向,對其他國家包括歐盟的貧窮鄰居來說,她其實是個富國俱樂部,是更大的貿易壁壘,旨在保護成員國特別是重要成員國的特殊利益。以農產品為例,窮國及發展中國家產品要進入歐盟實在困難非常,因為她們除了應付關稅壁壘外還要符合其他嚴格標準如農產品的長度、顏色、農藥使用等,幾乎可說是「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換言之,歐盟的融合與開放只限於少數國家,是少數人的特權,絕大部份國家多被拒諸門外。
而在對外關係上,歐盟無疑向第三世界國家提供不少援助,也積極支援民間團體及人權組織的活動。但正如反對歐盟得獎的人所言,歐盟重要成員國法國、英國一直是世界頭五位的武器輸出國,向發展中國家包括非洲內戰頻仍的地區輸出大量武器。跟援助的數額相比,歐盟各國在武器輸出中的得益大得多。把和平獎頒給一個左手派一點錢,右手賣大批武器的組織實在有點說不過去。
諾貝爾和平獎固然有爭議。把文學獎頒給中國作家莫言同樣教人覺得有點不適合。他的文學創作當然有一定的價值,至少評審委員也受感動。但好的作家不但技巧、創作力高超,他們對作品、對人、對社會的真誠也很重要。但從宣佈獲獎開始到頒獎前的公開發言,莫言先生真的成了「莫言」,擺出一副非政治正確勿言,非官方認可不語的態度。既不願為其他作家爭取空間,甚至連為受無理迫害的同胞、作家說句話也不願意。老實說,誰也不期待莫言一夜之間從官方說辭的作家變成異見人士,也不希望他變成另一個劉曉波,但對中國的高壓情況說句老實話總可以吧!為劉霞說句同情話總可以吧!評審說,莫言的筆能纖毫畢現的展示舊時代的殘暴與橫蠻,那他的嘴為何不對新時代的冷血與野蠻發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