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br>拉馬西亞孕育巴塞球星 - 牽牛

特稿:
拉馬西亞孕育巴塞球星 - 牽牛

哥迪奧拿、佩奧爾、沙維、恩尼斯達、美斯等巴塞球星,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在巴塞青訓基地拉馬西亞成長;拉馬西亞是巴塞青訓兵的搖籃,創建這項舉世無雙的青訓系統是前巴塞球員兼教練告魯夫。

育苗不理身材出生地

拉馬西亞在加泰隆尼亞語解作農場,事實這個位於魯營球場旁邊的古舊建築,前身確是農場,在1979年巴塞因練習場地不足,將拉馬西亞收購並翻新。直至1989年,當時巴塞教練告魯夫決定,將拉馬西亞完全用作青年軍練習場地,並開始貫輸傳球、三角短傳進攻、地面戰等足球理念;除了此外,校方也對小球員品格要求嚴格,沒有明星、沒有特權。

巴塞對挑選年青球員也只注重球技,不會理會身材、出生地等;包括當年只得1.4米的美斯也可以加入,來自阿爾巴塞特的恩尼斯達、來自畢爾包的阿迪達等,都能成為拉馬西亞一員。但由基層過千名球員,到提升至一隊可以不足十多人,層層的競爭,已令球員身經百戰;也讓不少優秀球員,包括連拿、路斯加西亞、保贊等,流落其他球隊。

青訓兵已成為巴塞成功的標誌,11月26日作客利雲特的聯賽,巴塞一度以11名全拉馬西亞產品應戰,打破球會紀錄,包辦4個入球的恩尼斯達、美斯及法比加斯,都是拉馬西亞代表作。堤亞高艾簡達拿、基斯甸泰路、馬田蒙度亞等,也有望成為巴塞未來支柱。
文:牽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