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綜合國力」是綜合多種因素研究國力、計算國力指標的最基本方法,一般以美國量值為指數標準值,與本國的綜合國力指標進行相應計算並比較。
‧綜合國力可分為「硬實力」和「軟實力」兩種。前者是有形的國力要素,可以量化和測量,從而作出比較;後者是無形的國力要素,一般只能從客觀事實作出評價。
‧這包含了一個國家擁有的所有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全部資源、實力及國際影響力的合計力量。主要從量、軍事力量、科學與科技、自然資源、政府管治、社會發展、外交等方面體現。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於2009年發表《國際形勢黃皮書》中。分別以「經濟力」、「國力資源」、「政府調控力」、「軍事力」、「外交力」作為評估指標。
綜合國力的發展
就中國而言,根據《2006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中國綜合國力總體情況排第六位,屬於國力次強的國家;而根據美國2010年發佈的《第十次全球綜合國力排名》,中國的綜合國力位居第四。
經濟力量居世界前列
‧2005至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居世界位次,由第五位升至第二位。
‧外匯儲備位列世界第一位,成為國際資本市場不可忽視的力量。這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力量大幅提升。
‧經濟力量是反映國家實力的重要指標,也是計算綜合國力的核心成分。
‧經濟力量最直接影響人民的整體生活水平,亦與一國的軍事、科技和教育發展息息相關。
‧亦與一國的農業和工業生產能力、對外貿易情況、基建發展水平等有關。
積極引進和研發先進軍事技術
‧據中國官方數字,中國軍費開支已連續多年上升。
‧2012年中國第一艘航母試驗平台「遼寧號」入列。反映了自20世紀90年代起,中國政府逐步增加軍費,經濟長足發展讓中國能投放更多資源改善軍事實力。
強大的外交實力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外部世界的交往日趨頻繁,而與各國的文化交往自然亦不可避免,中外互派留學生已為常態。
‧踏入新世紀,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外交事務,包括派部隊參與聯合國維持和平任務,中國軍人足迹遍及世界各個戰亂地區。
‧國際恐怖主義活動日益猖獗,中國與周邊國家積極合作,為消滅恐怖主義而努力。與中國合作的伙伴包括俄羅斯、巴基斯坦、印度。一年一度的和平使命演習,更是中國與上海合作組織伙伴交換經驗的寶貴機會。
科研僅次於美國
‧科技力量指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
‧科技實力不但與軍事力量息息相關,與經濟也有密切關係。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愈益關注科技發展,加上財政充裕,對科技的投資不斷增加。
‧2008年中國政府對科技發展的財政投入比1978年增加逾40倍。在2009年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科學研究人員每年發表的科研論文數量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發展科技需要大量資源,而科學技術的突破能提升該國產品的競爭力,甚至能帶動新產業,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資源力量
‧中國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約佔世界總量的12%,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佔有量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58%。
‧中國的煤、石油、天然氣的人均佔有量分別只是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
互聯網普及率超過全球平均水平
‧在隨着資訊科技的發展,訊息成為戰爭的重要環節,資訊力量與一國的軍事力量息息相關。
‧根據2012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發佈《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5.13億,全年新增網民5,580萬;互聯網普及率較上年底提升4個百分點,達到38.3%。
文化影響力
‧隨着中國的經濟力量增加,世界各地商人紛紛到中國營商,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力也有所提升。
‧文化影響力是指一個國家的文化對別國的吸引力,以及其在海外傳播的情況。
‧隨中國文化在海外漸受重視,學漢語的人與日俱增。中國政府與世界各地的學府合作,在不同地區設立孔子學院。目前有109個國家共3,000多所高等學校開設了漢語課程。而巴拿馬更於2007年立法將漢語列為全國所有學校的必修課。
提升國力的隱憂
‧現今中國社會發展不均衡,貧富差距日益嚴重、失業、下崗問題、社會保障問題、治安不靖等。再者中國法制未完善、執法部門分工不清、執法程序不規範、不透明、官員腐敗等。
‧此外,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總人口在2005年已達13億,勞動力約佔9億。中國勞動力雖多,但其質素尚待提升。
‧中國政府投放於教育的資源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中國人民普遍的教育程度偏低,令中國人力資源質素難以改善。
‧生態及資源能源問題:環境污染、能源日趨短缺,以及有關問題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石油價格高企、發達國家房地產市場疲軟及連續升息、雙邊及多邊關係問題等。
‧中國的「軟實力」與西方以至日韓均有相當距離。
結言
在全球化的今天,國力虛實的區分也越來越困難,綜合國力非由現有的人物、物力和財力或各種因素簡單相加以成。當各項因素的合作和聯繫越來越密切,變得難以分割時,任何一種重要因素都不能說具有壓倒優勢。
撰文:Keith Leung
遵理學校通識科補習名師
問.通識問題
這世代紛擾,日拗夜拗,特區管治危機、同性婚姻應否合法化、香港人身份認同、港獨問題、加碼生果金爭議、全球氣候反常……令人透不過氣,通識科師生追看新聞更是疲於奔命。很想有人扶一把,協助分析熱門題目?機會在眼前,電郵或whatsapp你想知的通識題目給《爽報》,我們會轉介至本欄三名通識名師,作為他們撰文的參考。試期不遠,不要猶豫了!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016 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