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西九文化區首個落成的核心文化藝術設施戲曲中心,正式公佈獲選設計。該設計由譚秉榮建築師事務所及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合作設計,概念來自傳統綵燈,以流暢外形配合廣闊公共休憩空間,成為日後西九東面入口的地標建築。不過,今次項目成本預算27億,較預期的13億超支一倍;當局承認近年建築成本飆升,日後其他核心文化藝術設施成本或同樣超支,要向立法會申請追加撥款。
記者:梁德倫
西九文化區共有17個核心文化藝術設施,其中戲曲中心預計於2016年落成,是首個完成項目。身兼西九管理局董事局主席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指,政府06年時已向西九整個項目一筆過注資216億元,數年來扣除各項開支現已滾存至235億。
林鄭否認當年計錯數
不過,當時預算戲曲中心項目成本僅為13億,但林鄭昨表明因近年建築成本上升等,該項目的預算已提升至27億,「比以前預計貴咗一倍」。被問到是否當年政府「計錯數」,她並不認同,又指當年預期每年通脹率是2%,「但大家睇番各項數據,呢幾年工程造價升幅絕對唔止呢個數」。她續稱政府不會因成本上升而縮細整個西九文化項目規模,「其他項目未到揀好設計嗰刻,都唔會有一個最終嘅成本估算」。但日後若成本持續上升,西九管理局或需再向立法會申請追加撥款,現時未有確實數字。
戲曲中心設計比賽歷經半年,獲揀選的設計由譚秉榮建築師事務所及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合作所創。譚秉榮指,設計概念源於中國的傳統綵燈,外牆以舞台常見的佈幕為設計,並加入月拱門圖案。譚秉榮解釋,主劇場會以一個類似圓蛋外形架空其中,令中心地面可有廣闊的中庭成為公共休憩空間,也可令活動不受天氣影響。此外,中心四個角落都向公眾開放,並有空中花園,除提供開揚海景的休息角落,也可增強整個中心的自然採光和通風。他指,希望整個設計與自然及城市景觀融合,達至傳統文化中「氣」的流轉。
阮兆輝讚設計有誠意
設計比賽評審之一、粵劇名伶阮兆輝說,獲選設計有很多細節都關顧業界需要,如舞台後方預留很多空間、出入舞台的門高度也十分足夠,「呢啲細節畀我哋睇到佢嘅誠意,真正了解到業界嘅需要」。另一話劇界的評審毛俊輝表示,整個設計不會令人感到死板傳統,做到中西合璧,「用家可以盡情發揮,又符合香港嘅特色,日後會成為優秀嘅表演場地」。
戲曲中心簡介
地點:廣東道與柯士甸道西交界
落成日期:2016年
特點:採用中國傳統綵燈外形概念,外牆設計恍如舞台帷幕波浪形鋪排
設施:一個容納1,100個座位主劇場、一個容納400個座位副劇場、一個可容納280名觀眾茶館;佔地2,000平方米的培訓及教育設施
建築師:譚秉榮建築師事務所及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
資料來源:西九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