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11月進出口增速雙雙下降,其中出口增速大幅遜於預期,顯示中國主要貿易國的需求未有實質性好轉,分析師們認為,未來數月中國外貿或延續當前疲弱之勢。
中國11月出口同比增長2.9%,遜於市場預期的增長9%;進口同比零增長,市場原先預期為增長2%;當月貿易順差收窄至196億美元,低於257億美元的預期中值。
歐美不明朗因素仍多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11月出口大幅降至2.9%是出乎意料。華寶信託宏觀分析師聶文指出,中國主要貿易對象面臨的不確定因素較多,例如美國面對財政懸崖、債務上限有不確定性影響;歐債危機雖然緩和,但各國收緊財政。
花旗集團中國高級經濟學家丁爽表示,數據比較意外,特別是出口,和很多數字都不一致,包括集裝箱吞吐量、PMI出口定單及貿易夥伴經濟資料等。出口後勁不太足,從廣交會成交量比較弱也可以看出來。預計明年全球經濟增長也是比較弱,估計在2.6%(今年預計2.5%),歐元區還會進一步衰退。
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報告中稱,今年9月以來中國出口增速波動,可能受到工作日和基期效應等因素影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洛杉磯和加州長灘港口在11月27日至12月4日間罷工也有一定影響,因為這兩個港口的進口量佔美國總量的40%。
法國興業銀行中國經濟師姚煒表示,從貿易定單,尤其是最近廣交會資料看,至少明年上半年外貿的前景不太樂觀。該行估計外貿在未來幾個月應該維持在個位數水平,不會更差,但顯然反彈空間是很有限的。進口方面,重建庫存的過程可能比市場預期更漫長,還有產能過剩的問題沒有解決,拖累進口產品需求。該行對明年出口增速預估為7.2%,進口預計為7.4%。
人民幣升值壓力放緩
總的來說,外貿不怎麼樂觀,但這一資料顯示將有助於放緩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滙豐亞太區經濟顧問梁兆基稱,上月內地出口只增長2.9%,遠差過市場預期,認為目前內地經濟仍有隱憂,即使美國財政懸崖問題可以解決,但減債仍然會令當地需求持續疲弱,加上歐洲經濟仍然低迷,內地明年經濟增長仍然會低於8%,出口亦不會大幅改善。
梁兆基預計明年出口只錄得單位數增長,個別月份甚至出現收縮,內地經濟最快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會好轉,在內地出口疲弱及外圍經濟拖累下,明年本港出口亦只有低單位數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