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價生意勁 百貨股炒上

減價生意勁 百貨股炒上

【本報訊】曾在10月黃金周一度錄得銷售大瀉的銀泰(1833),上周向投資界透露11月表現,生意重拾強勁增長,同店銷售按年錄低雙位數升幅。不過,有外資分析員表示,內地百貨股上月雖然全線表現強勁,只是全靠大量減價活動谷生意,難反映整個行業是否真正見底復蘇。

昨日一眾百貨股在年尾銷售高峯前遭炒上,剛披露不俗業績的銀泰升勢最勁,漲7.6%,未有提供銷售表現的金鷹(3308)亦漲4.2%,連第三季業績相當差勁的百盛(3368),亦低位反彈5%。

分析:行業難言見底

今年黃金周百貨股一度陷入谷底,銀泰期內銷售曾錄高單位數跌幅,金鷹是零增長,百盛亦只得負數。而11月的光棍節網上銷情火爆,亦令人擔心會攤薄百貨的生意。
有外資分析員表示,上周銀泰向證券界披露銷售數字,表現理想,相信是跑贏其他同業:「金鷹和百盛未有具體數字,不過據了解大致都有增長,消費氣氛亦的確比10月好好多,但我估未必有雙位數升幅咁好,有相當增長已經係好過市場預期。」

不過另一名外資分析員強調,這強勁的數字背後,主要是靠大量減價推廣活動推動:「有國際品牌反映,11月百貨公司是勁減價搶客,基本上顧客口袋內是有錢,但一定要價格平,先肯消費;加上百貨供過於求的問題仍然存在,很難講行業是見到真正復蘇。」
一名基金經理表示,過去三年臨近年尾銷售旺季,內需股都有炒作,資金在各板塊調整比重「過年」,帶動相對估值低、防守性強的百貨股,整體出現反彈,與其中長線基本因素關係不大。瑞信日前發表報告指,百貨零售的確已供過於求,不過認為現時百貨股的估值,已經反映了行業的結構問題,包括增長放慢及網購競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