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搞清楚奧巴馬對財政懸崖的協商策略,其實與經濟或財政改革無關,完全出於政治權謀,是二○一二年大選的第二階段。他打贏連任選戰,而這場協商就是要瓦解共和黨的反對,取得政治獨霸地位,他自認在大選中獲得壓倒性勝利,理當享有至高無上權力。
這就是為甚麼他派財政部長蓋特納要求共和黨無條件讓步,而非協商。眾議院議長博納為了示好,提出增加稅收八千億美元的方案,蓋特納除了照單全收,還提議倍增至一萬六千億美元,但削減明年支出的金額卻比新刺激方案的經費還少,甚至要國會把調高舉債上限權交給總統。
博納瞠目以對。
唉!結果博納再度屈服,依蓋特納建議在一周後另提削減支出計劃,未料卻吃了閉門羹。
這是怎麼回事?拿走博納的劍、他的襯衫,奧巴馬再派蓋特納來拿博納的褲子!或許這就是奧巴馬所謂的「平衡方式」。
他假裝博納提議用取消減稅(而非調高稅率)來增加稅收,在財政上行不通。但二○一一年奧巴馬說:「要在不調高稅率的情況下,增加一萬二千億美元的稅收,只須杜絕逃漏稅、取消部份稅賦優惠、改革稅制就能辦到。」這些不正是共和黨今日所提的嗎?
至於奧巴馬宣稱提高富人稅可解決財政赤字問題,只會使二○一二年的赤字從一萬一千億美元減至一萬零二百億美元。那根本是笑話,是四捨五入誤差。
種種謬論是因為奧巴馬的協商有政治目的,與經濟無關,他不是要解決債務危機,而是要破壞共和黨在眾議院的多數優勢,讓共和黨內訌,奧巴馬就可以隨心所欲,塑造他想要的福利國。
奧巴馬從未顯示真正想要減債。前面兩年他沒有作為,接下來兩年他視若無睹。奧巴馬不曾公開表達要對社會福利制度進行結構性檢討。他反而創造全新的福利:奧巴馬健保,它將增加一萬七千億美元的支出。他在想甚麼?難道奧巴馬沒看見經濟懸崖就在眼前,美國可能像歐洲一樣被債務壓垮嗎?或許有吧,但他想先完成社會民主轉型議程,留給繼任者(很可能是共和黨人)去當稅吏,向中產階段收稅,拿走育嬰津貼。共和黨該怎麼做?停止讓步。如果奧巴馬仍堅不妥協,就讓他把大家拖下懸崖。然後讓新眾議院立即提出並通過全面恢復布殊時期的減稅方案。
奧巴馬因應之道是排除富人的減稅措施,但這時金融市場已急轉直下,經濟開始搖搖欲墜。
結果會如何?我們會回公平的起點。奧巴馬將面臨較大的風險,舉債上限迫在眉睫。但更重要的是,共和黨員可以團結一致,保有自尊和他們的褲子。
柯翰默Charles Krauthammer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