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身不由己的蘋果 - 丘亦生

金融雲端:身不由己的蘋果 - 丘亦生

最近很多人問,蘋果出了甚麼事?股價自9月中急跌24%,走勢可說已進入熊市,是否中了贏家的詛咒?全球最大市值公司的一剎那光輝,正正是走下坡的記號?我數來數去,也數不出一個值得砍去萬二億元市值的負面基本因素,惟有訴諸於:蘋果太大了,大到有點身不由己。

股份佔全球股市逾1%

自相矛盾?請聽我說下去。常說蘋果已經很大,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概念,逾5000億美元市值(約3.9萬億港元),在標普500指數的比重達到4.5%,佔全球股市市值的比重亦達到1.1%,代表它一隻等於百分之一全球股市。
以這樣的規模,股價的調整自會拖低美股的升幅,甚至全球股市的表現,連港人也會波及。
早前本報報道,強積金中不少美股、北美市場及環球基金,均持有不少蘋果股份,部份比重高至4至6%,過去蘋果出現強勢是回報強勁的關鍵,但倒過來弱勢,便會拖低基金表現。iPhone更加是本港出口的救命稻草,貿發局最近上調本港全年出口總值,由收縮1%改為增長2%,便與新推出iPhone 5的空運刺激有關。
一家公司獨大,佔去當地經濟太高份額,有時未必是一件好事,好像當年諾基亞一家公司佔去芬蘭五分一出口、四分一經濟增長及23%利得稅。
一旦競爭力兵敗如山倒,就連股市、就業及經濟都殃及。
蘋果雖然大,但對美國經濟的影響,遠未到諾基亞影響芬蘭的程度,諾基亞營業額佔芬蘭GDP的兩成,三星佔南韓經濟約一成,而蘋果的銷售額,只佔美國GDP約1%。
雖然如此,不要因此小看蘋果的影響力,儘管蘋果相對美國經濟的比例未算誇張,但由於仍在高速增長,以致於它對整體增長的影響力,較絕對數字大得多。若果抹去蘋果的盈利增長,標普500成份股的盈利增長即時慢一半。

憂華府加稅應對懸崖

蘋果之大足以影響市場之餘,也反過來受其影響,令其股價多了基本因素以外的波動因子。正如今次調整,有人歸咎非戰之罪。
其一是華府要解決財政懸崖,相當可能令資產增值稅,要由現時15%大幅上調,所以即使是蘋果的長情股東,也要沽貨套現止賺,情願即時交稅,總好過日後沽貨要交重稅。由於蘋果的一年、五年及十年回報分別有37%、174%及142倍,新舊稅下的銀碼可以相差很大,先沽為敬是合理策略。
另一項也是稅務理由,投資者往往在年底前變現一些投資虧損來扣稅,不排除有近日高追蘋果的股東,把這項跑輸大市的投資先行止蝕用作扣稅。

股價調整非前所未見

再者,蘋果是對沖基金的寵兒,有統計指有三分之一對沖基金持有蘋果,過去蘋果跑贏大市,他們袋袋平安當然飲得杯落,但如果跑輸大市,他們不其然會擔心客戶大興問罪之師,「買蘋果股票,我都識啦,使鬼畀咁多表現費過你咩。」在季結前悄悄把手上蘋果減磅,以免礙眼,也是有的。
說回基本因素,查實蘋果今年預測市盈率,扣除現金後不足10倍,這絕非神級估值,但市場卻將神級期望投射在蘋果身上,希望季季見到蘋果變魔術、起革命,我未見過市場會對一隻重磅股這樣苛刻。
今次股價調整,不是前所未見,也不是首次出現死亡交叉(50天平均線跌穿100天線),2008年傳出教主喬布斯健康問題時,蘋果曾跌逾五成才喘定。蘋果從來是一隻異常波動的股票。
不要忘記,它的股價只是三星期新低。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