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股票多年,輸過也贏過。我只會說,輸的時候總是自己分析不準,心理質素不高;贏,肯定是有點運。星期天,讀股榮〈周日趣Blog Blog〉對300萬倉由2月至今的反省;簡單講就是:「每鋪都下注,最終賺錢的就是靠抽佣金過日晨的荷官。」股榮自己也講,單是佣金加印花稅,支出合共38萬;換言之,假如股榮這10個月的買買賣賣,其實是幫那虛擬證券行打工。阿彌陀佛,那可是大徹大悟呢。
賭場,第一大贏家,是莊家。莊家可不會跟賭仔對弈。太危險了。所有賭場,包括股市,永遠都是賭仔跟賭仔對賭。第二贏家,是放數,嗯,好聽一點,流動性提供者(又名Market Makers)。沒有Market Makers,賭場不夠刺激,交投不夠旺盛。 流動性提供者有好多出現的方法,有提供孖展,有的做衍生工具,美國有高頻交易商。業餘賭徒,總以為自己在跟Market Markers對賭。錯了。絕大多數時候,Market Makers只是幫人家下注,犯身冒險的,永遠不是他們呢。過去一年多,香港除了有人炒iPhone,更加多了一批接了蘋果Accumulator的善長仁翁。金融海嘯之後,竟然有人接觸這玩意?當然啦,零息的世界,三幾厘息再加一張口甜舌滑,總有人落叠。那貨又從何而來?基金愛股嘛,早要做足準備對沖風險,對不對?蘋果股價要是繼續升,基金當然會領功。要是股價跌呢?幾厘一年的息,就可以買到一手認沽期權,真正抵到爛!
賭,就要知道賭場裏甚麼人做甚麼事。對不起,這個世界沒有公平的賭局。最慘是,我們都被迫去賭,有牌叠碼仔還要站在道德高地上說:「為你財富增值,退休着想呀!」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