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係「四眼仔」一名,幾十年都係要戴眼「鏡」識人,而戴過換過的多不勝數。細個嗰陣的近視度數與學級一樣,每年並進要自然更替,當中又少不了因過度活躍而成的人為損耗。年輕時候為求身份認同,亂七八糟的又試過不少款式以配合不同造型,始終只視作身外物,從沒特別的深究和要求。直到那天拿起的一副,前所未有的沉甸觸感,不是來自重量,而是沉澱了130年的精湛工藝和流轉歲月。
「白山堂眼鏡店」開業於1883年,經營眼鏡銷售業務,創辦人為白山齊明。直到1947年由繼承者白山鎮博正名為「白山眼鏡」。第四代的白山將視,因應第一間的海外分店開幕而專程首訪香港。要感謝Visual Culture的楊先生盛意邀請,讓我能適逢其會,與這殿堂級的眼鏡大師見面,亦邂逅了他的作品。
約翰連儂生平愛鏡
至於這位白山傳人有幾神,可以藉由多位知名人物都是他的忠實擁躉可知。其中包括約翰連儂(John Lennon)和他的日裔遺孀小野洋子(Yoko Ono)。而約翰連儂生平的愛鏡,就是出自白山先生的一款經典設計MAYFAIR。執筆時恰恰是12月8日,也就是這位樂壇不朽巨匠遇弒的32周年,謹此送上一份寄念。至於發生槍擊事件其時的現場遺物,正是那副白山先生的手工眼鏡。而半年後小野洋子發佈的一張個人唱片,亦以這副殘血半染的眼鏡為封套設計,專輯取名《Season of Glass》更是深具寓意。
至於木村拓哉,這年代的日劇之神,在2008年一套大熱劇集《CHANGE》戲中扮演首相一角,也是戴着白山所製的TOSS玳瑁色賽璐珞眼鏡,該劇播出後又是一股風潮。白山將視於1975年首次(我都係嗰陣開始「四眼」)推出原創型款鏡框,及後接掌家族業務至今,商品都是主打自家設計和手造生產。最初以金屬眼鏡框為尚,現在備受推崇的自是手工精造的賽璐珞(Celluloid)鏡框。無懈可擊的打磨,將物料表面拋光度推到極致,並呈現了不可思議的晶瑩剔透感。
當然更不可思議的是,今天才驚覺,自己都算係個「四眼型佬」,只因鼻樑架着的不再只是矯視器,而是一副眼鏡造型的藝術品。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