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兩地樓市近年屢受政府出招影響,地產股走勢亦落後大市一段時間。不過,各大證券行近日都紛紛推出報告唱好中港兩地的地產股,同時本港地產股及內房股的走勢轉好,特別是部份內房股股價更創52周新高,房地產跟房地產股的走勢開始出現分歧。
加快供應有利港發展商
政府多番出招打壓樓價,與資金氾濫不無關係。美國推出QE3後,資產升值,加上市場預期中國召開十八大會推出措施刺激經濟,令資金蜂擁流入香港,早前金管局需多番出手穩定聯繫滙率,反映巿場仍存在大量游資找尋投資機會。相信較為有效令樓巿回復健康發展的方案之一,應是由香港政府推出措施增加供應。
有分析指,政府在明年1月公佈的施政報告中,將會對增加供應有更多着墨。但政府若希望加快供應,很大程度都需要本地主要發展商幫忙,因為香港五大地產發展商,市場佔有率已達90%,政府可能會加快樓花預售,又或是加快審批農地轉變用途的申請等手段去增加供應,巿場人士普遍認為,對發展商影響正面。
香港地產發展商的資產負債表普遍健康,亦未有過度借貸,加上2011年及今年上半年,部份發展商在市場進行集資活動,故此有助本港發展商的資金水平維持在健康水平。
另外,有部份大型發展商的股價與資產淨值(NAV)出現相當大的折讓,在預期政府要透過發展商增加供應的前提下,發展商的盈利仍可望受惠,可見有關地產股具備相當的投資價值。
至於內地的情況,經過近兩年的宏觀調控,內房行業的政策風險已明顯下降。加上各項經濟數據例如出口、製造及投資等都有改善,可反映經濟已趨穩定。
經濟回穩也帶動中國的新屋銷售量有所增長,雖不及之前的金九銀十,但10月份住宅銷售按年增長27%,同時中國住宅樓價走勢亦趨穩定。根據內地房地產網站「搜房」的近期數據顯示,中國100個主要城市的樓價,已連續5個月錄得上升,特別是一線城市的樓價錄得持續增長。
一二線城市真實需求大
在經歷長期的政策壓制以後,我們相信一線及二線城市的真實需求強大,並有利內房發展商。另外,內地銀行為首次置業人士提供低於基準利率的按揭貸款優惠,可望提高首次置業人士的負擔能力,也有望繼續刺激內地住宅成交宗數上升。住宅銷情強勁,除有助內地的地產商進一步改善資產負債表及減低負債,也增加地產商進一步集資的能力。
以投資角度來看,巿場仍有一些本港地產股及內房股的股價與資產淨值存在一定折讓,某程度上存在相當的投資價值。在內地政府仍存在不明朗因素情況下,令部份內房股的價值仍被市場低估,同時部份質素不錯的一線香港地產股,表現暫時遜於大市,只要細心發掘,不難找出具長線投資價值的機會。
曾德明
惠理基金投資服務及銷售部總監
本欄隔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