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聲色:<br>《玉堂春》之經典奇案 - 石琪

蘋果聲色:
《玉堂春》之經典奇案 - 石琪

連續看了一些新編的崑劇、越劇和粵劇後,不久前「上海徐匯燕萍京劇團」來港演出,也有新編的《黃道婆傳奇》和《道觀琴緣》,我因時間不合沒有看,只看了該團最後一晚的傳統名作《玉堂春》,過了一下正宗京劇癮。我不抗拒新編戲曲,認為越多越好,應該進行各式新嘗試。但真正千錘百煉的經典舊作當然不可忽視,是我們的文化寶藏。
《玉堂春》描述明朝名妓蘇三與公子王金龍的曲折戀情,兩人失散後蘇三被妓院賣給山西富商作妾,還蒙冤被判殺夫死罪。幸獲中了狀元的王金龍查明真相,重審平反。這奇案故事來自馮夢龍《警世通言》之「玉堂春落難逢夫」,各地戲曲版本甚多,最著名是京劇,上世紀京劇四大名旦荀慧生、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都擅長,各有千秋,尤以梅蘭芳最具典範代表性。1950年京劇電影《玉堂春》由張君秋(也是男旦)和俞振飛合演。1964年樂蒂、趙雷主演邵氏片《玉堂春》,是胡金銓首次導演之作(此片有黃梅調插曲,沒有京劇韻味,後來胡金銓武俠片則活用某些京劇特色)。香港電影資料館由本月中旬至明年三月舉行「俠影禪章」胡金銓回顧展,包括這一部。
對京劇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玉堂春》兩場戲肉「蘇三起解」和「三堂會審」,尤其是蘇三起解時唱出「蘇三離了洪桐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內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非常出名。不少華洋電影拍攝清末民初,出現京劇情景時就借用這段。改編毛姆小說的2006年西片《愛在遙遠的附近》(The Painted Veil),有一場重要戲便是洋人們在上海觀看京劇蘇三起解。
「上海徐匯燕萍京劇團」的《玉堂春》並非全本,主體正是這兩場經常演出的折子戲肉。首先,老公差崇公道押解蘇三,從洪桐縣前往太原重審,途中結為義父義女,充滿人情味,還諷剌了官場黑暗腐敗。三堂會審是優異的公堂審訊戲,道出蘇三的戀情與冤案,主審官王金龍不敢相認,被會審兩官員故意戲弄,然後還有比較簡略的「探監」和「團圓」。
團長周燕萍飾演蘇三,梅派唱腔甚佳,金錫華演老公差亦好。至於三堂會審,我看過更佳的演出,今次三位官員中規中矩,最突出仍是跪着受審演唱的周燕萍。不過,當晚葵青劇院的「咪聲」太響,沒有做好音響調校,我要半掩耳朵才聽得順耳。無論如何,這次重溫京劇戲寶,仍然相當享受。
事實上,除了獨特的唱做,中國古典戲曲一大優點是注重現實罪案與冤案,留下很多法庭審訊戲,包括至今大家熟知的包公案。當然,今日觀看難免覺得不符現代西式法理標準,這類問題也應討論。《玉堂春》的主審高官王金龍與犯婦蘇三有私情,卻隱瞞「利益關係」,別說現代,在古代中國也屬徇私枉法,因此其中一位會審官員要告發問罪,終於被勸服「成人之美」,於是撮合他與蘇三團圓。本來故事是王金龍查明冤情,找到真兇罪證,交由別人審判,顯然比舞台上的編排合情合理。
此劇強調法律不外乎人情,冤案必須糾正,無疑大快人心,然而宣揚人治多過嚴守法治。但很諷刺,由於今日中國仍然常見人治之弊,因此現在觀看《玉堂春》絕不過時,劇中老公差暢述官吏受賄收規,蘇三憤言全無好人,並未失去現實感。更可怕的是蘇三自小被賣到妓院,做了名妓也被賣到山西洪桐縣,數百年後現在仍有迫良為娼和人口販賣的慘事發生。幾年前驚人的「黑磚窯」醜聞正是發生在山西洪桐縣,人口販子把受騙的河南民工賣到洪桐縣磚窯礦場,當作奴隸做苦工,慘遭毆打,不少人傷亡。醜聞揭發後,驚動胡錦濤、溫家寶,當地政府才追查營救。
請勿以為舊戲曲不合時宜,《玉堂春》很動人,而且不單中國,今日世界各地包括富國也常有人奴悲劇和冤獄奇案。《玉堂春》的戲曲藝術性本身亦很重要,可惜越來越少知音者。這京劇的全本甚少演出,最好是保留傳統精華,同時補充劇情和加強法理,希望可以看到一個完整妥當又能吸引新觀眾的版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