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代代相傳」 預防靠教育

家暴「代代相傳」 預防靠教育

【本報訊】家庭暴力是隱蔽的侵害行為。和諧之家的調查發現,超過五成本港學童曾目睹家暴發生,當中更有一成經常受父母施虐。有學者的追蹤研究發現,曾目睹家暴或受虐的人長大後易變得怕事退縮,更有外表斯文的好好先生,「照辦煮碗」以家暴操控妻子。

「和諧之家」去年開始為2,047名學童提供目睹家暴辨識評估,發現57%受訪學童曾目睹家庭暴力,21%的學童因而感到困擾。調查亦發現,近一成學童「經常」受父母打罵;「間中」的則佔兩成,有學童盼望「有叮噹嘅法寶竹蜻蜓,遇到家暴即刻飛走」。

培養兩性平等價值觀

不幸經歷家暴的受虐者,將受深遠負面影響。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梁麗清對兒時曾目睹家暴或受家暴虐待的成年人,進行追蹤研究發現:44%的人缺乏自信;31%出現情緒不穩;24.5%的人容易暴躁。受虐者長大後傾向不信任別人及怕事,男性較想控制另一半;女性較易有孤獨感。
其中有一個案:五十多歲的程先生外表斯文,兒時曾目睹父母打架至滿臉鮮血,長大後卻不自覺地向妻子施暴,終致離婚。梁麗清指出「部份男性受虐者長大後會照辦煮碗使用暴力,仲話要對方絕對服從佢」。
梁麗清認為長遠預防家暴的方法是培養兩性平等價值觀,打破男性絕對權威形象,因應施暴者主要為男士。和諧之家計劃明年在部份中學推行兩性平等教育,預防新一代家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