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醫術:<br>醫療行為 - 梁憲孫

醫述醫術:
醫療行為 - 梁憲孫

醫生診症,需先聽取病人的病歷史,再作身體檢查。病歷史包括現有的病徵和過往的病史,亦包括家族史、藥物史、旅行史、生活史和職業史等等,這些詳細資料可幫助斷症和處理病情。醫生進行身體檢查,首先進行一般的觀察,然後仔細檢查胸腔、腹腔、心血管和腦神經系統四個部份。
問症和身體檢查後,醫生分析病情,作出初步診斷。如有需要,再安排病理及其他檢查,包括驗血、驗小便、驗大便、X光、各式掃描和心電圖等等。
有了正確的診斷,接着就是治療的程序。外科醫生主要用手術,內科醫生則靠藥物,腫瘤科醫生可使用放射治療。各司其職,各有所長。
醫療科技近年高速發展,新技術和新藥物湧現。現代醫學只相信證據,各種療法需經過臨床試驗,證實有效才被接受。不信空談,也不單靠感覺和印象。高質素的臨床研究比較新舊療法,長期跟進療效和副作用,然後進行客觀評估,再作結論。
預防勝於治療,能夠減少染病的機會始終是上策。吸煙致癌,人人皆知,拒絕吸煙是最有效的防癌方法。接受乙型肝炎防疫針,有效預防乙肝病毒感染,減少將來患上肝硬化和肝癌的機會。預防醫學也要相信證據,各項防病方法需經臨床驗證,長期跟進,確認效果。
醫生的工作主要是防病和治病,控制病情,延長生命。「現代醫學」開拓了「傳統醫學」以外的新領域,如生殖科技使不育夫婦有生育的機會,美容及整容技術改變儀容。保健又是另一門學問,顧名思義,目的是保持健康。如何證實眾多保健產品的效用,提防魚目混珠,也是一項挑戰。
養和醫院副院長 梁憲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