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你同行:<br>薪火相傳 - 張淑儀

乳你同行:
薪火相傳 - 張淑儀

十月份趁有數天假期,我到英國探了位相熟的華籍醫生。他是大陸移民,兒子亦是位醫生,他思想頗為西化。他說,自己死後會將全部財產,捐給慈善機構;至於兒子,就要靠自己努力了。在中國人眼裏,這是匪夷所思的。
在外國,不少人願意將財產一部份,捐去慈善機構,以回饋社會。但香港,並不流行這一套。某些成立的慈善基金,亦被人質疑是否避稅為主,行善為次。
這令我想起一位朋友的一句話:人在天堂,錢在銀行。
香港有些醫生,個人利益放在最重要位置,行醫主要是為了搵錢,累積財富。其實,萬般帶不走,一個人搵更多更多的錢,到最後,還是要孤身上路的。社會要付出很多資源,才培養到一位醫生成材,醫生學有成就之後,亦應回饋社會。但今天的香港,一般人多關心醫生技術有幾高明,雜誌報道醫生搵錢有多快,卻少有彰顯醫生要有醫德。
可能是「門戶之見」,又或「教曉徒弟無師傅」,醫生之間公開切磋交流的機會,香港並不多見。以前我曾與一、兩位新晉醫生,聯合掛牌行醫,將所學教予對方。我亦試過接待一些外國醫生,來港觀摩交流;我亦讓一位本地外科醫生,逢周末到醫院看我做手術,其後他自己做相關手術,做得很好。
不過,我發現以師徒方式去提攜新晉醫生,醫術可以教曉的只是三數人,速度實在太慢,而且醫德就要視乎自身的價值觀;但若果透過相關的學術交流會,教曉的會是一大班人,培訓醫生速度更快,對社會更是有用。新人輩出,病人之福。我與一班志同道合的醫生,成立了香港乳房外科醫生協會,亦希望在醫生界相互交流,提供一個有用的平台。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bcf.org
香港乳癌基金會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 張淑儀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