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記者盧峯 日本直擊】
從日本東北最大城市仙台到重災區宮城縣石卷市的路上沒有看到甚麼異樣,兩旁景色跟日本一般市郊差不多,海嘯的痕迹沒剩多少。直至汽車開到港口地區,司機突然指着一片空地說,這裏原來有大片房子,可海水一來把它們都沖壞了,剩下那一、兩間破屋很快也會拆掉。聽到他的話才驚覺原來已進入海嘯災情最嚴重的石卷市。
到達市政府位於商場的辦公室,官員介紹災情及重建情況前播了一段311海嘯橫掃石卷的片段,其中一個街角正正是剛剛路過的空地。那時果然是個擠滿小房子的社區,海水湧來時頓時變成澤國,然後一間一間被淹沒。20個月後透過電視重看海嘯的衝擊依然震撼,想到屋裏的人及原來生機勃勃的社區灰飛煙滅,只剩下荒草、破屋與地基殘迹,心情禁不住沉下來。
築新堤岸進展緩慢
石卷市第二副市長笹野健先生說,去年地震及海嘯是一場特大災難,16萬居民中有3,600人死亡及失蹤,另外有近萬人在災後撤離,令石卷的人口一下子跌至只剩15萬人左右。「海嘯後有四天石卷大部份地區都浸在一米深的海水中,進出要靠自衞隊的船隻。」笹野健先生說。 民居所受的破壞更是驚人,全市70,000多座民居中有50,000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當中有22,000多間更被完全摧毀。
為了防範同樣的災劫,市政府目前有兩個主要工作,其一是修築新的堤岸抵禦可能再來的海嘯,其二是妥善安置災民。但笹野健先生承認,兩方面的進展都不算理想。受災居民中仍有16,000多人要居住在簡陋的臨時組合屋內,他們可能需要等到2014年才有希望搬到政府新建的公營住宅中。笹野健先生解釋,找尋合適的土地及平整地盤需要經過不少程序,也需要不少時間,他只希望工作進度可以加快。
笹野健先生又說,興建新堤岸的困難更多,因為工程需要把堤岸外的居民搬走,另行安置,受影響的居民自然老大不願意。「我們只能盡力向居民解釋他們的居所不安全,卻不能硬要他們搬走。」他又承認,市政府沒有足夠的財力為居民提供更好的賠償也令情況膠着。
市政府賠償不足
離開石卷前特地到那片已成廢墟的小區走走,在那家孤零零的破屋拍些照片。原來是一戶叫「福田」的人家,從剩下的頽垣敗瓦可看到這應該是小康之家,只不知道一家人能否逃過大劫。正拍着照片,破屋忽然傳來怪聲,好像有甚麼東西在動,登時嚇了一跳,心想不過下午4時,沒理由有甚麼怪事。走近探頭看清楚原來有人還在拆走可用的材料。也許再過幾天推土機就會把屋拆掉,成為海嘯後近450萬噸廢物(石卷100年的廢物量)的一部份,只不知道那一年才能把它們全部處理掉。聽過市長及官員的介紹再實地在災場走一轉,只感到一份深重的無力感。這樣一個小城市要在大災劫後翻身需要大量的支援及果斷的行動,可是從周遭的情況來看,這兩個因素都好像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