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坦白你會驚:年尾的祝願 - 卓韻芝

我坦白你會驚:年尾的祝願 - 卓韻芝

外婆一句「我咁大個女都未去過日本」,就帶她去了。說來也是,為何她說起日本呢?是因為魚。她很喜歡吃魚。她經常說想到澳洲,只因為某次不知聽了誰說「澳洲有好多海鮮」。然而澳洲也有她的另一個死敵——太陽,我表示到澳洲也沒所謂,但那裏很曬的,請皇后考慮清楚,她甚至沒有考慮,便拒絕到澳洲了,看來她對魚的愛,大不過對「好曬」的恐懼。我提議到日本,因為日本也有很多海產,掙扎了兩個月之後,她表示日本的魚都是生吃的:「老人不該吃生冷食物」,我斷言自己有本事讓她全程吃熟魚,列舉鰻魚飯、日式海鮮窩、燒魚來引誘她,說到好像獨我一人才有本事讓她在日本吃到熟魚一樣,終於,她首肯了。就這樣,這位83歲的老人「咁大個女第一次去日本了」。

Love Generation

首次帶遊日,竟使我遙憶起自己首次到日本的經歷。事實上,「遊日本」幾乎是「我這一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雖然並非每位港人也曾到訪日本,但普遍港人喜歡/曾經喜歡到日本旅遊,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婆婆到埗後的第一個動作,就像我初遊東京的情況一模一樣:忍不住立即瘋狂吃個夠!才管不得食店質素了,在車站附近或十字路口甫見「叉燒」或「丼」字樣的快餐店,發狂跑進去,摸索如何使用自助售賣機,結果通常就是吃了拉麵/日式咖喱/牛肉飯定食。就這樣,阿婆吃下她人生首次在日本吃的東西:自助快餐店的日式咖喱飯。當她抱着好奇的目光凝視自助售賣機的時候,我想起許多事……猶記得當年港人遊東京,許多都為了日劇《Love Generation》或《Long Vacation》,當年我們只是喜歡日劇,而非抗拒港劇,當時大家還沒有養成抱怨港劇的習慣,不會聯想到香港電視工業的病態,沒有政府又發牌又不發牌的奇聞,沒有《ATV焦點》;當年,我們的生活沒有那麼荒謬和無奈。

婆婆到埗後的第一個動作,就像我初遊東京的情況一樣:忍不住瘋狂吃個夠!

我明白你的心

初次遊日,尤其是女孩子,往往為了日式雜貨亢奮;小手帕、小飾物、小擺設、小文具、小公仔,總是排列得那麼整齊,卻使人眼花撩亂,然後一班女(包括當時的我)便會發瘋,佇立於雜貨店良久,選來選去,全都想據為己有。明明不需要信紙,卻花費許多時間挑選信紙,諸如此類。我阿婆就是這樣了,她忽然對於手帕產生興趣,雖然她平時不用手帕的。又想買,又話唔買住,扭搭好久。每逢途經小物店,她便雙眼發光,走進去,又想買,又話唔買住,100%少女情懷。後來不知怎地,她忽然對零錢包產生興趣——這從她總是先步近零錢包攤位透露出來——我提議送她一個零錢包,她便開始審慎比對每個設計,終於買了一個,卻不死心,每遇上店子售賣零錢包,便想要看看她已經買了的那個是否比較好。我就像Zara門外的男人群一樣,等條女買東西,不同的是,我牽着她的手,在店內一起對着零錢包「咿嘩鬼叫」,投入度十足。
我不希望她認為自己在浪費我的時間,我想參與她的所有事,而且,我明白她。自問曾經也如此,對着日式小物發狂。17歲那年,我首次獨自遊日,不知怎地決定買襪子,最後敗於20471120店中(天哦,還記得這品牌嘛)。那些年頭,發狂,但很快樂。當時是香港殖民地年代,沒那麼多戾氣,買東西便是買東西,不會想起自己購物是為了逃避現實,也許只是因為我成長了也不一定。無論如何,我提議阿婆多買一個零錢包,回港後選其中一個送朋友好了。看着她細意挑選時的背影,我暗自感謝她,使我看見多年前的自己。

婆婆忽然對手帕產生興趣,雖然她平時不用手帕的。

不曾變改

然後是日本的零食!天呀,我直覺得「日本的零食!」五個字之後必須加上感嘆號才合乎文法。日本沒有使人冷靜的的零食,只有「零食!」總是讓人亢奮莫名的「零食!」雖只一間小型超市,足夠讓婆婆發狂,兩婆孫儍氣地在貨物架前三心兩意,結果,她還是在超市的雪櫃前選了……魚。這讓我想起當年香港沒有那麼多售賣日式零食的店舖,那時甚至沒有廉價的壽司店。現在香港甚麼也有了,香港人卻沒有從前那麼快樂。
將近年尾,我回憶香港過去一年的變化,明白自己深愛香港,珍視我們的共同回憶。而我對香港,以及對自己的婆婆,也抱着相同祝願:努力哦,但願你幸福地活着,縱使世界一直在變,務必記得,我對你的愛,不曾變改。

撰文:卓韻芝
藝人。
不用怕,幽默感會救贖你。

逢周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