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棄核電未必是好選擇

專家:棄核電未必是好選擇

福島核災前,日本算是核電大國,有三成電力來自核電,可再生能源則佔一成。當時日本政府還預算,到2030年核電比例將升至百分之五十。但一場類近切爾諾貝爾核災的福島核災把這個計劃全盤打碎,日本政府不但急急撤回大力發展核電的原方案,還把國內絕大部份核電廠關閉,只剩下兩個核電廠維持運作,其他都在閒置;而在今次大選中,被視為有機會晉身第三大黨的「日本未來黨」更矢言到2020年全面停用核電。

致全球暖化加劇

研究可再生能源的日本東北大學學者三浦英生教授認為是否全面放棄核電必須考慮各種不同因素及不同風險。他指出,從技術層面而言,核電仍然是安全的,發生事故特別是重大事故的機會其實極微,像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意外(地震+海嘯+停電)更是難以想像及預計。此外,核電碳排放量極低,比太陽能等在減排更有優勢,若要應對全球暖化問題,匆匆放棄核電未必是好選擇。
此外,從核電快速過渡到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也有另一個問題──就是穩定性。三浦英生指出,現時可再生能源在供電上仍有兩大問題──成本效益及穩定性。以太陽能為例,騰出大片空地鋪上數以萬計的太陽能板也只能供電予兩、三千個家庭使用,上百萬甚至千萬人的大城市未必能找到足夠的地方設立太陽能電廠;儲電電池的技術也不理想,很容易出現浪費的情況。他認為若果這方面的技術未能在短期內有突破,放棄核電便意味重新倚賴火力發電,這可能令碳排放不跌反升而暖化問題越演越烈。

去年311大地震,為日本帶來史無前例的核災危機。

有些國家如德國已表明逐步放棄核電,其他如法國則堅持核電為主。三浦英生稱不同社會或有不同價值觀,不同優次,對風險的胃納也不同。他認為最重要是學界、政府、企業向老百姓提供足夠資訊,包括成本,風險評估,環境代價等,讓民眾透過討論再作選擇。「要百分百放心的話,民眾短期內要準備付出更高的電費及不太穩定的供電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