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政府出了那麼多招,目的就是想樓價跌,但實況是量跌價不跌,為此政府仍不斷說,買樓是人生最重要的投資之一,要量力而為。這道理聽下去很合理,但實際情況是,在本港置業從來都不是量力而為就可入市。
最近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又說,買樓時要考慮到未來若干年,個人工作的穩定性。這意味倘不確定,就不可以隨便入市。這勸說很有邏輯,不過在港工作,有誰可擔保未來十年或更長的打工歲月中,不會被裁。因此怕被裁而不買樓,那麼就永遠不可買樓。
長租樓會被「陰乾」
決定買樓前,只要交付首期後,仍有儲蓄可維持至一至兩年以上的供樓開支,那麼就可以決定是否應該人市,因現時的利率低,供樓明顯平過租樓。表面看租樓較安全,但其實這只會「陰乾」自己的儲蓄,因為租金年年上升,冇樓在手,收入又難追上,年紀大後,生活質素自然下跌。
最近公佈強積金的投資數字,原來由那批專業人士負責管理的基金,平均每年回報率只稍高於5﹪,再減去「極有下調空間」的管理費,實際回報率僅3﹪多一點。反觀現時買樓放租,不計升值因素,回報率都有3.8到4﹪。為甚麼政府仍說,買樓有風險大,要小心。
樓市有周期,難道股票就沒有嗎?2008年金融海嘯前,滙控每股股價逾130元,現時仍只約79元,現股價較當年高位仍低近四成,原來買股票投資,風險可能較買樓高得多。
政府一直擔心樓價突然調整,令近年入市的買家盡變負資產業主,造成社會動盪,故不斷強調短期可能大幅調整的風險,但從長線角度出發,買樓保值最安全。
何熊輝
樓評人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