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記者盧峯 日本福島直擊】
去年311大地震及核災重創福島、宮城、石卷,熟悉的地貌、社區、生活瞬間面目全非。歷劫快兩年,記者走訪福島、石卷等重災區,看到災區多了點生活如常的氛圍。壽司店、彈珠店、商場都在營業,還添了些聖誕裝飾。仔細看一下、聽一聽,但覺傷口仍未癒合,很多居民、社區還在掙扎,復健之路還遙遠得很。
日本兩個主要政黨──自民黨及民主黨黨魁都選擇在福島縣開打選戰,他們大概是想借受核災的福島寓意日本重建與再生。只是,不管是自民黨的安倍晉三或民主黨的野田佳彥都像蜻蜓點水那樣說一點話就走,是否真的理解福島面對的困難,是否聽到仍受核輻射威脅的福島居民特別是農民的憂慮只有天曉得。
不捨放棄「八代的根」
對於已是第八代在福島種稻米的佐久間俊一來說,福島原來是個農民的福地,氣候適中,土壤肥沃,沒有甚麼自然災害。「自懂事幾十年來,從未遇過甚麼大的風災、雨災、雪災,真是一片好地方。」佐久間先生不無自豪的說。「我們種的『越光米』雖不像新潟等地有名,但品質絕不遜色,也很受市場歡迎。」
去年3月11日由特大地震海嘯引發的核災改變了這一片山水,殺他一個措手不及。佐久間先生說,起初只知道發生了大事,後來才了解到田地可能受到重大、長期傷害,令他很傷心,很痛心。但土地就是農民的根,對佐久間先生來說更已是八代的根,他絕對不捨得放棄。「我的祖先該是幕府時代的下級武士,二百多年前已在福島,現在住的屋則是曾祖父在明治時代建的,還放了很多代代相傳的物品,怎能離開這片土地呢?」
離開不是選擇,但佐久間及像他這樣的農民要在核災後重新站起來也不容易。畢竟核輻射的恐懼始終纏繞不去,對福島農作物及其他產品的戒心一直存在。儘管日本政府不斷發佈輻射數據顯示福島情況已趨於穩定,福島縣政府也已引入繁複及嚴格的輻射檢測程序以保證產品不受污染,但遊客及消費者的信心復原的很慢。縣政府官員說,網上不時流傳一些壞消息假消息,例如指「福島出現沒有耳朵的兔子或是變形的番茄」就令他們疲於奔命,即使盡力澄清也不容易扭轉人家的壞印象。而對日本政府可能掩飾核災後遺症真相的疑慮,也令各種穩定消費者情緒工作事倍功半。
災民沒有安樂窩
但福島從政府官員到居民大概都明白,要挽回國內外人士的信心,掃清福島的陰霾不可能是三幾年間的事,而是長期的工作,縣政府也已決定將檢測輻射變成長遠政策,以確保在市場出售的福島產品符合標準。
沒人能估計核災對福島的打擊何時才過去,決定留守的佐久間先生也不太樂觀。「本來希望三、四年危機就能過去,但要真正令人安心大概要等核電站完全廢棄,或至少被封存(用石棺),需時可能十年或更長。」但他強調作為農民,絕不會棄守家園,他的兒子也已決定繼承父親的事業及田地,成為家族在福島的第九代農民。
跟很多福島居民相比,佐久間先生自覺比較幸運,至少還可選擇留守田地和家園。那些因核災被迫離開家園的人卻只能寄居親戚的家或臨時居所,難以安居。佐久間先生對此滿肚不滿,認為政府應變速度太慢,完全趕不上需要。他說:「避難的人還未有真正安居之處,情況很不理想,很辛苦。」佐久間先生說得對,超過三十萬福島居民因核事故被迫離開家園,當中絕大部份也許永遠都不能回去。若果政府未能妥善安置他們,讓他們安居樂業,那福島要真正重新站起來只怕是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