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理財:着數背後 隱藏陷阱

周末理財:着數背後 隱藏陷阱

【專家提醒】
商戶優惠紛紛出場,引誘消費者作一次性加碼消費,或者分期付款。但消費者宜留意回贈和折扣背後,存在的變相加價,以及可能須付的無形成本。
對於以信用卡付款的消費者,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特別提醒,簽卡折扣是建立在準時全額還款的基礎上,若產生任何欠款,卡主新簽賬大多不再享有免息還款期,當中包括免息分期付款的未償還金額亦會被銀行即時起息。而折扣或回贈優惠往往要求達到指定簽賬額,市民容易過度消費,若免息期過後未有能力清還,就會產生財務費用和利息。

禮物套裝或變相加價

香港中文大學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李兆波表示,根據他的觀察,不少商戶的加碼回贈,存在變相加價情況,如餐飲、時裝、旅遊及化妝品等禮物套裝。部份品牌只是將商品重新包裝而綑綁銷售,營造節日氣氛;其中電子產品售價較穩定。
另外,大多數回贈只供抵銷日後的消費賬項,不能即時扣減購物簽賬;而且背後藏有不少條款,包括所要求的簽賬額須於同一日內簽卡,要登記或所回贈金額設有上限。總而言之,步驟越複雜,取得回贈的機會越微。
銀行的信用卡銷售隊伍已經進駐關聯商戶,推銷聯營信用卡,以提供即時的5%至10%購物折扣或禮券回贈。而聯營卡的折扣,其實是用消費者向商戶提供作申請的個人資料換取,以便商戶為營銷推廣搜集作分析的銷售數據,並降低支付給銀行的佣金;所以部份名人寧可用現金付款,避免留下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