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腩有骨,便不可再肆意鯨吞,要小心翼翼,更隨時有鯁骨危險。今屆香港主辦的東亞盃外圍賽進入第4日,暫令我印象最深的,除香港力戰僅負澳洲,還有不再魚腩的關島。
關島是很多香港人熟悉的度假聖地,從前沒人談論足球,比賽志在參與;面對香港,閒閒地被數十幾球,注意,不僅是「輸」,而是「1:12」、「0:15」這些比數,以為睇緊網球。
今年2月,英格蘭人威爾接掌關島,竟可在半年內化腐朽為神奇。首戰1:2僅負香港,球迷還在批評港隊之際,卻沒注意到關島已非吳下阿蒙:個個身形結實之餘,速度、體能、防守意識大幅進步。周三一役更幾乎開創歷史,對着之前7次碰頭全輸的中華台北,竟一直領先,只在補時階段功虧一簣,最終賽和1:1,已是關島在歷屆東亞盃最後階段預賽首次和波。
昔日超級魚腩,今天不再容易被擊倒,關島的進步幅度,實在驚人。對香港來說,這個「魚腩長出骨頭來」的例子其實非常鼓舞:這個面積比香港還小、人口不足20萬的島國都可做到,我相信尋求進步,香港應比關島更有條件。
當然,關島有些招數未必可偷師。例如威爾上任後,特意從美國各地尋找受過足球訓練,又有資格代表關島的球員加盟;今屆陣容便有多人效力美國大學隊,賴恩古爾更踢美職聯,令實力大幅提升。
然而,這支「新關島」7成半球員,是23歲以下的年青人。搞好青訓,提拔新人,從來都是足球發展不二法門。這方面我們不但能偷師,還要加倍努力。
方柏翹
now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