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衞生防護中心昨日接獲澳門衞生當局通報,一名澳門女病人今年9月中,於本港仁安醫院進行腦科手術,她返回澳門後被診斷可能患有偶發性克雅二氏症。仁安已聯絡5名曾與該女病人,使用同一批用具做手術的病人,病人沒有出現異常問題。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昨日接獲澳門衞生當局通報,一名51歲澳門女居民,今年9月19日於仁安醫院接受腦科手術。她出現類似克雅二氏症病徵,包括漸進性癡呆及四肢抽搐、步履不穩、肌肉抽動及視力模糊。
她於10月30日入住澳門一間醫院,臨床診斷為偶發性克雅二氏症,現時情況嚴重。仁安為該女病人做手術後,再為5名病人用同一批用具做腦科手術,澳門當局已建議仁安接觸有關病人。
克雅二氏症是罕見腦病,由一種具傳染性的變質蛋白在腦內積聚引起,但傳播風險非常低,病人追蹤工作屬預防措施。
另5病人曾用同一批用具
據悉,仁安醫院於10月底至11月初,已獲澳門有關方面通知,開始懷疑該女病人患有偶發性克雅二氏症,院方立即封存該女病人曾使用的手術用具。但因澳門當局仍在了解事件,仁安當時未有聯絡之後做手術的5名病人。
該女病人於仁安進行切除腦腫瘤手術,有本港專家懷疑女病人可能因腦腫瘤的後遺症,而出現步履不穩等病徵,暫時澳門當局未為病人化驗,以進一步確定她感染。
腦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表示,引致克雅二氏症的變質蛋白非常細少,一般消毒步驟未必能徹底消滅;當該些蛋白接觸其他病人的腦神經時,會有可能受感染。威爾斯醫院多年前曾有病人做手術後,證實感染偶發性克雅二氏症,院方追蹤之後用同一批手術用具的病人多年,都沒發現病人受感染。
至今未有文獻紀錄透過手術感染克雅二氏症的個案。該病潛服期可長達5年或10年,暫時難以診斷其他病人是否受感染。
仁安醫院表示,該院與中文大學腦科專家,研究該名女病人手術後的磁力共振及電腦掃描等檢查,沒迹象顯示該女病人感染克雅二氏症。手術後院方有消毒用具,並已聯絡用同一批用具做手術的5名病人,病人沒特別問題。
克雅二氏症分偶發性、家族性、醫源性及非典型四種。偶發性的病因不明,非典型克雅二氏症俗稱瘋牛症,與進食染上瘋牛症的牛隻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