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聲色:舞台比不上電影? - 甄詠蓓

蘋果聲色:
舞台比不上電影? - 甄詠蓓

看完《寒戰》,踏出電影院,我的腦海旋即浮出這句說話:「我是否入錯行?為甚麼我不去投身電影界,拍些好戲?」每次看到一齣好電影之後,我總會有這樣的奇想。不過或許這會讓人誤會我不喜歡劇場,其實剛好相反,我對戲劇一往情深,只是「愛之深、責之切」,在這樣的比較下,借鏡別人優秀的電影,來刺激自己的思維和鬥心。
把「看電影」和「看劇場」的經驗來作比較的,其實不只我,過往也曾聽過不少人說:「電影卡士強、場面大,劇場便做不到了」、「電影感染力大,觀眾多,舞台劇始終是小眾活動」、「舞台劇很單調,電影形式有趣得多」,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看一場電影只花數十元,舞台劇卻要二三百塊!太貴了!」
不錯,不入劇場的理由可以很多,但怎樣才令繁忙的都市人,放工後已經累得半死,還要放棄上網行街食飯等娛樂,跑進劇場待上兩三個小時,我覺得身為劇場人,我絕對需要認真地思考:觀眾為甚麼不看電影,來看劇場?
我的朋友當中,也有不少寧選電影、少看劇場,原因之一是曾看過一些慘不忍睹的演出,或是一味在曲高和寡、又或只愛向觀眾獻媚,其實同樣令人吃不消,這只好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不過,若然把舞台與電影簡單地作比較,其實也不太恰當,兩者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媒體,雖說均有故事、情節、人物、對白等元素,但其實卻是不同的藝術語言、表達技巧和形式也有區別,各具優勢。就如中醫和西醫一樣,各自有着不同的醫學理念、知識和醫療方法,不能片面地定斷誰更偉大。
簡單來說,舞台與電影最大分別,就是舞台劇是現場演出(live performance),演員活生生的展現眼前,跟觀眾在同一個時空相遇,同呼同吸,與劇中人一起經歷故事中的悲喜交替。當我一想到數十至成千個生命待在一起,在永恒時空的一刻中分享同一故事,這種帶有宗教儀式性的相聚,我就感到劇場的震撼力,這亦是它唯一而獨具魅力之處。
不過,現場演出是其優點,但同時也是困難所在。舞台沒有NG,沒有後期處理,沒有特技3D效果(因為它本身就是立體3D),一切事前的準備工夫:劇本的精雕細琢、演員日以繼夜的排練、燈光音樂的配合無間、前後台的心血都等待演出的那一刻來綻放光芒,像煙花一樣璀璨耀眼、如流星般美麗而短暫,這就是舞台的命運所在。
但說到底,其實也不一定要楚河漢界,硬把電影和舞台分隔開來,特別在今天甚麼都在crossover互相滲透的時代,終究是不同的創作人在找尋自己喜愛的方式,來表達對世界的看法和關懷。但肯定的是,電影和舞台作品同樣需要視野、技術和膽識;到最後,好看的、震撼的、感動人心的、具有弦外之音的,我認為,就是一場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