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肺癌為本港頭號癌症殺手,被視為有效的肺癌標靶藥物「吉非替尼」早於前年,獲醫管局列為一線藥物,但遲遲未納入資助藥物範圍。病人要自掏荷包買藥,支付每月逾萬元藥費,隨時因病破產。該局今年9月放寬申請藥物資助門檻,並新增包括吉非替尼等六種資助藥物。
機制欠透明 病人不知情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表示,吉非替尼為醫管局首種納入資助範圍的一線標靶藥物,過往標靶藥多屬二、三線藥物,屬病人自費,沒有資助。該藥未納入資助前,約500名肺癌病人,要自費購買,每月費用為1.5萬元,一年療程逾10萬元,負擔沉重。納入資助範圍後,多了100人申請該藥的資助,顯示有更多病人受惠。
他批評當局的藥物資助機制透明度不足,尤其有新增資助藥物時。「病人好多時都唔知藥物係咪變咗資助藥物。病人唔識問,醫生又未必講,加強溝通有助減輕病人買藥負擔」。他建議,現時正接受化療的肺癌病人,應諮詢醫生是否適合轉用標靶藥物。
他認為,醫管局在公立醫院當眼處或網頁,公開新增藥物名單、資助計劃的申請方法及計算程式,方便病人參考。也要公開醫生的用藥指引,讓病人得知正使用的藥物可否獲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