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名內地珠寶商人,疑處心積慮「放長線釣大魚」,兩年來為博取本港珠寶供應商信任,真金白銀買貨贏得對方信任後即收網呃錢,日前以參與珠寶展為名,向33間供應商要求提供總值1,700萬元珠寶,訛稱作展銷之用,結果去如黃鶴。供應商發覺受騙後報警,騙徒前晚企圖潛返內地時,在落馬洲口岸被警員拘捕,警方在其住所起出400萬元贓物。
記者:翁鈺輝
被捕商人姓嚴(30歲),叫阿John,持雙程證來港,兩年前在紅磡商業中心開設一間名為「鑽石城」的公司。他因準時清付貨款,頗得行內人信任,之後開始以「期數」方式向供應商取貨,即毋須即時付款,可在限期內清數或退貨。
由於他紀錄良好,過去一個月內成功洽得33間供應商,提供共值1,700萬元的珠寶,在上月底一連四日的珠寶展內展銷。他原定需在參展後翌日,即本周一(3日)結賬或退回珠寶,當日亦是其公司成立剛屆兩年的日子,惟他卻人間蒸發不知去向,供應商未能與他聯絡,至前日早上陸續向警方報案,指嚴涉吞貨後失蹤。
「期數」出貨風險高
九龍城警區重案組探員經調查,並發出通緝令,前日傍晚當嚴經落馬洲口岸離境時,遭在場警員拘捕。昨晨押返上鄉道寓所蒐證,當場起出約值400萬元的贓物,至於其餘珠寶則仍下落不明,警方昨午再將他押回「鑽石城」調查,並帶走部份文件。
據稱,當中一名受騙供應商是來自以色列的Itshai Betten,他昨亦到「鑽石城」希望可以尋回「失物」,可惜無功而回。他指因為信任對方才以簽約形式提供了25件珠寶,但卻「信錯人」,損失232萬港元。
對於行業內有害群之馬,主辦今次珠寶展的香港珠寶製造業廠商會主席林志強指出,以「期數」方式出貨的風險頗高,有關供應商應尋找相熟的合作夥伴,盡量了解對方底蘊,才可衡量應否與對方洽商,因此最好是款到才交貨,以免招致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