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炒樓團掃海逸清單曝光

印巴炒樓團掃海逸清單曝光

【特稿】
一班涉約十人的印巴籍炒樓兵團,今年10月政府公佈兩辣招後翌日,高調到紅磡海逸豪園逐間代理搵樓,期間有人表明只要業主及代理肯配合「Date back」(改合約日期)便即掃。這班行事出位的外地豪客,有指最後在辣招生效後約兩至三天內,買了至少三伙。有代理向本報爆料稱,相信是由這班外地客大手掃入的單位已陸續在土地註冊處曝光。
政府今年10月26日公佈兩項打壓樓市措施,包括備受爭議的外地客15%買家印花稅(BSD),翌日(27日)即生效。部份外地客為趕搭尾班車,趕在辣招生效前入市,趕不及則用非常手法,索性將買賣合約日期「Date back」,即將買賣合約改在政府出招前,以逃過重稅。
土地註冊處資料,海逸豪園有四個單位的簽署正式買賣合約日期,恰巧地同為11月8日,分佈在4座及9座各一個,其餘兩個在16座,售價620萬至1300萬元,樓價總值4320萬元。代理稱,一般物業買賣的真實成交時間,一般都是簽署正式買賣合約前14天,以此推斷這四伙的「簽約時間」應是在10月26日或以前,避過財爺「雙辣招」。

慳648萬BSD 夠買細戶

買家全為非本地人名,未知他們有否香港身份證,是否永久居民而獲豁免辣招,亦未知是否政府出招時、市場所知那幫人。若他們真如市場所講,在買賣合約上做手腳,即可勁慳648萬元的BSD,已相等於其中一個細戶樓價。本報嘗試利用他們的名字,看看在港是否持有其他物業,但暫未有發現。曾有消息稱,政府出招後在海逸掃貨的外地客,在港沒有物業,部份租住同屋苑。
政府出招前,海逸豪園突受外地客歡迎。土地註冊處同時亦披露,該屋苑16座一單位,1479方呎,獲一名疑似內地客(名字為內地併音)以2000萬元購入,臨時合約日期為政府出招當日,即26日,又慳300萬元的BSD。
業界指,上月海逸豪園成交僅得11宗,成交急跌近七成,以用家為主。

記者:朱連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