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揭診所五大漏洞<br>港大牙科事故<br>嚴重人為疏忽

報告揭診所五大漏洞
港大牙科事故
嚴重人為疏忽

【本報訊】港大牙科診所儀器未消毒事件調查完成。報告指出,事件屬嚴重人為疏忽,手術助理「唔記得」有否啟動高壓消毒爐,結果把未完成消毒儀器當成清潔用具供病人使用。報告又揭發診所運作一塌糊塗,五大漏洞包括無總負責人、兩成牙科儀器未有高溫高壓消毒等,但報告無提及誰人要就事件負責。

記者:嚴敏慧

調查小組成員兼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相信事故是職員大意所致。他指,診所護士上月2日發現有手術包未完成消毒程序,追查後認為該批手術包在10月30日下午進行高溫高壓消毒,相信手術助理員未有啟動消毒爐,又無確定消毒程序已完成,令未完成消毒程序的器具,被當成已消毒用具使用。
袁國勇指,事件中最大錯誤為助理員未有核對消毒爐打印的標籤,標籤上有消毒時間、溫度及壓力等數據。如消毒程序未有完成,更會有fail字樣顯示。由於診所消毒工序一向無作任何記錄,一個消毒程序可由多人完成,當日當值的4至5名職員均表示已忘記是否親手處理該次消毒程序,無法查出誰人出錯。

【已消毒】
標貼變成黑色斜間,剔號變成黑色。

診所無總負責人

調查小組審視診所消毒程序時,亦發現運作上有多項漏洞,包括已使用的手術儀器在放入消毒爐前,竟在消毒室內清潔區(clean Zone)包裝,有可能污染環境;另有兩成牙科儀器竟然未經高溫高壓消毒,診所亦無總負責人,只由三名牙醫輪流領導。
袁國勇表示,建議港大應參考英國或澳洲的防感染建議,每次使用消毒爐時要詳細記錄消毒日期時間,已變色的包裝標籤上亦需簽名顯示程序完結,一旦發現問題可馬上追查源頭。港大指會研究報告內容及有關跟進措施。
調查小組已為在儀器消毒前,曾使用該批儀器的源頭病人驗血,127人中4人拒絕驗血,其餘並無人是愛滋或丙型肝炎帶菌者,但有3人患乙型肝炎。乙肝潛伏期為6周至6個月,故受影響250名病人需繼續跟進3至6個月。
港大學生會批評報告避重就輕,無清晰交代誰人要負責以及問題所在。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對港大牙科診所的衞生標準,竟低於一般診所感到失望。

港大牙科診所五大漏洞

1.儀器消毒程序由多人完成,無法跟蹤手術助理負責工作
2.消毒程序沒有任何記錄,未能確定工作是否完成
3.已使用的手術儀器在放入消毒爐前,於消毒室內清潔區(clean zone)入袋,有可能污染環境
4.20%牙科儀器未有經高溫高壓消毒
5.診所由三名牙醫輪流領導,沒有總負責人
資料來源:港大醫療保健處牙科診所事故調查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