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第一期《米芝蓮指南》喺香港推出後就唔睇,因為佢哋唔識食」。食家李純恩批評,源自歐洲的《米芝蓮》品評歐洲菜式眼光獨到,具參考價值,但評審明顯不太懂中國菜,尤其中國地大物博,各省各分菜式均具獨特之處,情況就如日本菜般,「《米芝蓮》喺日本都唔係好受歡迎㗎」。
他說雖然《米芝蓮》近年聲稱已委任中國人任評審,「問題唔係乜國籍,係佢識唔識食。好似福臨門咁,如果佢都攞唔到3星,唔明點解其他食肆可以攞到囉。我覺得利苑ifc都好值得攞3星㗎。(現獲1星)」。他認為,食肆不用太介懷《米芝蓮》評級,「因為其實有幾多市民真係攞住呢本書去搵食吖,遊客就可能會」。
周中:呢啲星唔要就罷
名廚周中師傅則稱,《米芝蓮》往往只着重食肆門面裝潢,食物質素反而其次,故摘2、3星食肆大多是酒店餐廳等,「啲評審去到香港出名中式食肆,可能見到多數係年老嘅夥計,或者寸寸哋,梗係唔會畀3星啦,最多畀1粒。呢啲星唔要就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