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港人要爭氣不要谷氣 - 丘亦生

金融雲端:港人要爭氣不要谷氣 - 丘亦生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員方舟昨日在《信報》撰文,講解「香港使用『西氣東輸』的來龍去脈」,目的是說明中央透過西氣東輸管道賣天然氣給中電(002),是為了支持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並非港府的政治任務或要港人買貴氣。不過,最近一些行業的最新發展,卻讓我對港人會否枉交貴電費感到憂心。

中電明年買氣價貴幾倍

由於中電現時使用的氣源崖城已開採得七七八八,明年初將由中石油(857)通過西氣東輸管道輸氣供港,但有關氣價會較現時貴三至四倍,加上為改善空氣質素,中電會大增用氣作為發電燃料的比重至四成,所以大加電費勢所難免。
方舟一文提到,香港購買西氣東輸供氣的定價方式,將參照國際間通用的能源價格掛鈎機制,亦即與油價掛鈎的長期合約,其實這是模仿歐洲的做法。不過,即使在歐洲,這種模式也已醞釀巨變。
這場巨變可從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商Gazprom近日的遭遇,窺得一鱗半爪,Gazprom在歐洲的天然氣市場佔有率高達25%,其議價能力一直令客戶又敬又畏,而Gazprom過去一直企硬這種與油價掛鈎的長期氣價合約,以確保收入的穩定。
不過,隨着美國出現頁岩氣革命,加上歐洲多個液化天然氣基建的落成,歐洲的天然氣現貨價不斷試低位,甚至跌穿了Gazprom的合約價,令買家群起向Gazprom施壓。

掛鈎油價方式隨時過氣

在形勢比人強之下,這幾個月Gazprom陸續向德國、意大利、法國及波蘭的買家讓步,把合約氣價調低至更貼近市場價,單單這讓步便令其上半年損失45億美元收入,好像上月初波蘭燃氣公司PGNiG便取得15%的減價幅度,令波蘭市民每年可節省10億美元的燃料開支。
Gazprom雖然還口硬說,現有的定價模式可維持,但由於歐洲已有多達五成的天然氣銷售使用現貨價成交,令Gazprom面對越來越大的壓力,部份合約被迫同意每年檢討一次,加上歐盟落井下石地向其展開反競爭調查,令這種定價方式隨時過氣。
Gazprom的議價能力轉弱,加上氣價未來有機會進一步尋底,Gazprom正面對收入收縮但又有大量新項目上馬的尷尬局面,已有分析員預期,五年內Gazprom或要拆骨,以尋找生存之道。Gazprom現時要開拓客路自保,包括打中國的主意。
由於天然氣的運輸成本較高,令天然氣在美國、歐洲及亞洲的價格均如海鮮價般不同,美國因大量開發頁岩氣而出現的廉價天然氣(有說已大大低於中電現時支付的崖城氣價),一時間仍未能顯著拉低歐洲及亞洲的氣價,但長遠來說,隨着新的管道、液化天然氣站的落成,以及一些天然氣出口國如卡塔爾由出口美國轉去歐洲,長遠應該收窄這差距。

憂變成另一東江水項目

燃氣大環境變幻急遽,中電最應該做的是審時度勢,尋找最有效益的供氣安排,而不是一味力銷氣價大增,作為加電費的藉口。港府也要留意現有西氣東輸的氣價機制,是否行將過氣,內裏有否修定的靈活性,以免港人在現貨價大跌的情況下仍要捱貴氣。
假若港府又把供氣安排視為中央對香港的支持,被動接納條款,冷不防西氣東輸又變成另一個東江水項目,累港人長期高於市價買氣之餘,還要因為被內地幹部不時以停氣斷電嚇唬而谷住度氣。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