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PENDER:<br>證照百年

BIG SPENDER:
證照百年

【COLLECTOR】

香港回歸15年,人人緬懷昔日英治年代。
殖民建築接二連三被拆卸,集體回憶逐漸褪色。香港收藏家協會會長唐卓敏醫生默默為香港守護歷史,半百年來收藏戰爭文獻、明信片、相片等歷史紙品多達七萬件。今日我們面對再大的事,發一個電郵、傳一個短訊,一切都留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裏,理科出身卻熱愛歷史的他卻沉醉於實實在在的紙張,上面的文字就是確實的歷史證據,一字一句地閱讀昔日機密文件、百多年前的出世紙,他窺探到香港歷史上鮮為人知的秘密。

記者:黃子配 攝影:梁志永

歷史明信片、郵票、軍票、廣告海報……總之與香港歷史有關的紙類製品他統統都不放過,家中400呎的儲物室容不下近七萬件珍藏,更索性購入一個千呎的工廠大廈單位。走進他的辦公室,隨處都是放滿藏品的資料夾,他向我展示一份又一份珍貴的歷史文件,娓娓道出背後的歷史故事,鴉片戰爭、七七事變、日佔香港……我也彷彿回到過去,重新上了一節最繪影繪聲的歷史課。

6歲踏上收藏路

唐醫生小時候一家五口擠在大坑東邨徙置區居住,當時就算只是一張普通不過的車票、郵票,生活並不富裕的他都份外珍惜,他第一件收藏正正就是一張6歲時儲下的車票,由此踏上收藏路。曾在英國留學的他,對當地文化也有一種情意結,加上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又是自己成長的地方,所以他的收藏絕大部份都與香港歷史有關。
他的收藏種類多,最吸引我是一張張被他用膠套包着、已經發黃破損的文獻。這叠舊文件有不少是昔日官方內部的重要密件,清楚列出了英軍駐防部署計劃,又發現原來英政府在中日戰爭時期曾企圖以二千萬元買起新界、1842年有關中國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給英國的憲報、1910年發出的出生證明書,以及一堆日佔時期被俘虜的澳洲軍人寫給家人的信件等等,這些難得流傳至今未被毀滅或失傳的珍貴文件,都是唐醫生多年來不斷在外國及本地跳蚤市場、拍賣會、eBay、上環摩羅街、好旺角中心等地四處搜羅,或是與其他收藏家交換而得來的。

他主要從「望聞問切」四方面判斷藏品真偽,包括檢查紙張的破損程度、氣味、紙質,並會向相關的鑑證專家求證。

由不同圖片拼湊而成的圖輯,當中可見清朝人吸食鴉片的頹廢面貌,盡顯當時人的昏庸腐敗,另外還有多張日佔及殖民時期的生活照,反映出香港的歷史變遷。

歷史洪流不勝欷歔

他的收藏由遠至1842年到1997年都有,有關鴉片戰爭及日佔時期的藏品最多,他甚至連超過百年歷史的鴉片煙槍都有。「中國及香港的歷史都是因為鴉片而改寫,毒品對歷史影響深遠,我們更應該引以為鑑。」日佔時期的照片、軍票他更多得裝滿幾個資料夾,收藏甚至比博物館還要多,「從軍票、配給證那些證據可見到日本的統治比其他國家來得奏效及有威嚴。」
面對着一叠叠寫滿資料的歷史文獻,他真的會從頭到尾,一字一句都細心閱讀,「有時真的會覺得有點無奈,因為冇辦法控制,但有時又會幻想有條時光隧道可以讓我回去那個年代看個究竟。」
不知從那時開始,我們拍過的照片再不會冲印出來,只會在電腦屏幕前按着滑鼠逐張欣賞;電郵短訊取代白紙黑字,只要輕輕一按刪除鍵,再珍貴的回憶紀錄都會隨即永遠消失,再沒留憑證,讓珍重文字、紙張甚至歷史的人難免欷歔。

 

憲報詳列南京條約

唐醫生最喜歡的收藏,多年前無意中在倫敦的跳蚤市場購得。這是一份由英政府於1842年發行,以拉丁文、英文及希臘文簡述《南京條約》的憲報,內容提及中國在鴉片戰爭戰敗後同意割讓香港予英國,並賠償對方2100萬元、再開放中國五個港口給英國進行貿易通商等多個不平等的條款,這份憲報如今已幾乎失傳,所以極其珍貴。

 

免死金牌顯階級

這是1900年代初由英政府發出的通行證,證件寫着「凡爾差役,巡闌局丁,見此執照,不得亂驚,以禮相待,各保前程」,證明持這張證的人幾乎可以通行無阻,橫行霸道,連警察都要忌他三分,給予面子,只有當時的達官貴人、勢力人士、或其他人透過賄賂才能得到這張「免死金牌」。

 

出世紙叫執照

這張附有英政府印章,由當局於1910年發出的「執照」是香港最早期的出生證明書,證書列明持有人於1883年出生,證書由1910年發出,上面除附有持證人的照片外,還有「宜畢生自重」等警告字句,這張珍貴的歷史文件是唐醫生在拍賣會投得的收穫。

 

羅富國建議購買新界

這份印有“SECRET”的密件是1938年由當時的港督羅富國爵士寫給英國外交部的書信,內容顯示中國處於危急關頭,羅富國認為當時是英國購買新界的大好時機,就提出買下一直租借的界限街以北,以獲得香港整片完整的土地,但後來因為爆發二次大戰,計劃告吹。這文件同樣從拍賣會投得。

 

買米需用購物證

這是由政府於1953年簽發,屬於唐醫生一家人的購物證,當時香港經歷長年戰爭後糧食嚴重不足,而且人民生活貧困,市民當時要憑證向政府購買廉價白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