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院批地鬆章 政府被指利益輸送

私院批地鬆章 政府被指利益輸送

【本報訊】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昨聆訊私家醫院批地報告。多名議員炮轟政府多次錯失良機,沒規定私院提供低收費病床及將收益用於醫院建設。政府推搪是當時行政局的決定、回歸期間要確保土地契約順利過渡,及以「遺失文件」為由,未能解釋批地「鬆章」的原因。有議員質疑涉及官商利益輸送。
審計報告指出,1957年及1981年,當時的行政局先後規定,獲私人協約批地醫院的總病床,要有不少於20%屬低收費,以及將利潤投放回醫院。多名立法會議員質問,為何播道、浸會、聖德肋撒及寶血醫院於最初批地時,契約沒要求提供低收費病床,或將盈餘用回醫院?

卸責當時行政局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表示,因遺失部份文件而不知原因,但私院政策是食衞局制訂,地政總署只負責執行。地政總署署長甯漢豪搬出當時的行政局作擋箭牌,指契約獲行政局批准,顯示浸會及聖德肋撒醫院,轉移巨額盈餘給所屬教會的做法,未必受限制。
議員又批評,政府沒把握機會,於97年浸會、聖德肋撒及寶血醫院土地契約續期時,將該兩項規定加入新契約。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歸咎於84年的《中英聯合聲明》,指除非有特殊情況,否則土地契約應順利續期至2047年,「呢個整體政策有凌駕性,所以冇提任何修改。」播道醫院於67年獲批地至2038年,因該院床位少,加入低收費病床效果不大。

人民力量議員黃毓民表示,2010年荃灣港安醫院以地換地進行擴建,但食衞局將20%低收費病床的要求,改為只需達到衞生署署長的滿意程度,沒獲行政會議批准。他質疑涉及人為疏忽、制度漏洞及利益輸送。
高永文表示,當時政府正檢討私院政策,希望政策有彈性。議員謝偉俊批評,低收費病床的彈性是「彈落唔彈上,連舊嘅(條款)都不如。」
高永文表示,會用行政手段跟進沒符合地契的醫院。2010年審計報告調查前,衞生署已跟進私院問題,至今仍未取得一些財政資料。他會視乎兩幅私院用地招標結果,檢討是否需加入新限制條款。議員梁家傑批評政府「講就天下無敵,做就無心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