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尋寶:博A股反彈 A50最搵笨 - 王昇

板塊尋寶:博A股反彈 A50最搵笨 - 王昇

據報指,100個內地散戶,現時只有三個仍有炒賣,更多是變成僵屍戶,或索性取消戶口。A股無人買,但在香港卻是另一個光境,可曲線投資A股的多隻A股ETF,成交激增,令人摸不着頭腦,竟有人願意以高溢價買相關A股ETF。
一直以來,A50中國(2823)是成交最勁的A股ETF,昨日收市報9.48元,跌0.63%,跌幅較滬綜指的1.03%為少,假如比較其每股資產淨值(NAV),數字更加恐怖。A50昨日NAV為8.79元,即股價較NAV出現7.85%溢價。無論是A50,或是華夏滬深300(3188)及南方A50(2822),都是追蹤內地富時A50指數或滬深300指數,理論上應與A股同升同跌,出現溢價,就是外資來香港掃起的。

供不應求 才現高溢價

A50有溢價並非近期的事,該基金自04年至今,平均溢價水平約3.5%,可以買貴這麼多,主要是市場缺乏競爭所致,或者是投資者睇好A股市場,卻未能直接在內地開戶,變相要透過搶A50曲線買A股。不過近期新上市的A股ETF,溢價只有1%至3%,相比A50,後者相當搵笨,即使博A股見底,有得揀都唔好揀A50。
新加入戰團的A股ETF,包括同樣是掛鈎富時A50的南方A50,昨收報8.90元,跌1.0%,與指數跌幅脗合,現時NAV為8.67元,股價較NAV溢價只有2.7%。再睇華夏滬深300,昨日跌1.5%,與滬深300指數1.4%跌幅相若。同樣地,股價較NAV(26.33元)溢價只有1.6%。高溢價只會在供不應求情況出現,只要股份變成求過於供或有其他選擇,A50往後不單跑輸A股,更會落後同業,即使相信A股見底,揀A50並非最好選擇。

另一要注意的是A50是一種合成複製追蹤指數的工具,發行商並非買進A股實物,而是依賴投資銀行發行的A股連接產品作抵押,理論上若發行商違約或破產,手握的A50股票會淪為癈紙。反觀華夏滬深300及南方A50的發行商,皆持有實物A股,保障更勝A50。

王昇
本欄逢周二、四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