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通識:香港可持續發展的十大方法

爽通識:香港可持續發展的十大方法

1.更佳及詳盡的城市規劃

港府將部份具獨特地質景觀的地方劃分為地質公園以助保育,圖為西貢橋咀洲地質步道。

a.減少土地利用衝突
‧香港絕大部分市區土地已納入分區計劃大綱圖的規管。
‧確保市區內的土地利用能互相協調和兼容。
‧例如:控制城市蠶食
‧香港許多郊區土地已被劃為郊野公園和自然保護區,或納入分區計劃大綱圖中。
‧未得政府許可,任何與大綱圖不符的發展或土地利用改變皆被禁止。

b.發展環保新市鎮
‧近年,政府亦正籌備發展三個環保新市鎮:古洞北、粉嶺北和洪水橋。
‧這些新一代新市鎮的規劃原則,會以環保設計為主
-無污染的交通工具
-具吸引力的園藝景觀設計
-舒適的行人街道
-保護古蹟

2.城市再生及形象重造

a.城市再生
‧透過重建或翻新樓宇,改善內城區的破舊衰落狀況。
‧同時增加各種基本建設、設施和多元化的土地利用,以吸引外來投資及遊客。
‧這不但有助改善城市的社會和環境質素,推動可持續發展,而且也有利商業發展。

b.城市形象重造
‧在翻新建築物或重建時,不但要改善環境,還要為該城市塑造新的特色和形象。
‧政府可透過興建地標和大型博物館,以及品牌推廣來達到城市形象重造的效果。

3.可持續的運輸政策

‧集體運輸系統如鐵路的運輸效率高,而且能減少路面交通和相關的空氣污染。
‧因此政府應建設完善的鐵路網絡連接各區。
‧政府應將土地利用與交通運輸的規劃結合起來,以提升集體運輸系統的效率。
‧政府在一些繁忙的街道設立行人專用區,以減低區內的交通流量。

4.可持續的能源政策

a.推廣較環保的燃料
‧推廣使用無鉛汽油和超低硫柴油
‧為柴油的士和小巴車主提供資助,鼓勵他們轉用較潔淨的石油氣的士和小巴
‧提供資助或稅務寬免,鼓勵高污染的舊車車主換車

b.發展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用之不竭,也不會排放空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近年,香港政府積極推動應用再生能源。

5.全面的廢物及污水處理政策

a.廢物處理
‧為了更有效地回收及再造廢物,香港政府推行「廢物分類回收計劃」。
‧為回收業設立環保園,讓它們有足夠地方處理回收得來的廢物。
‧政府提出興建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當中包括焚化設施以處理廢物。
‧香港政府透過經濟手段控制廢物數量,如引入建築廢物處置收費計劃。

b.污水排放處理
‧香港環境保護署制定了《水污染管制條例》,管制廢水的排放。
‧環保署亦推行「淨化海港計劃」,控制排放到維多利亞港的污水數量。
‧區域性合作:香港政府與廣東省政府透過不同的工作小組制訂區域性水質管理策略,減少珠江三角洲一帶的污水排放。

6.保育工作

a.環境保育
‧環境保育有助維持生態系統健康,令各種動植物不受干擾。
‧香港超過40%的土地已劃為郊野公園和綠化帶,以保護自然環境。
‧政府亦將一些擁有珍貴自然環境和特別地貌的地區,劃定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禁止任何形式的發展。

b.文物保育
‧政府可以把具美學或建築價值的建築列為法定古蹟,使它們避過被拆毀的命運。

7.教育及宣傳

a.鼓勵環保建築技術
‧屋宇署、規劃署及地政總署等政府部門聯合制定環保建築及園景設計的準則。
‧以充分利用再生資源及可循環再造的建築物料,並減少非再生能源和其他資源的消耗。

b.鼓勵綠色耕種
‧有機耕種屬環保和可持續的耕種方法。
‧它能:
-保護耕地和郊野環境
-為本地農民帶來較佳的收入
-市民有較多和質素較好的新鮮蔬果可供選購
‧漁農自然護理署推行「有機耕作轉型計劃」,鼓勵農民轉用有機耕作的方法。

c.推廣生態旅遊
‧郊野公園及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的設立,可讓市民認識環境保育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
‧漁護署亦於郊野公園內設立不同的行山徑,或與其他組織合辦遠足活動和生態旅遊。

8.鼓勵公眾參與,建立穩定社會

‧政府應鼓勵公眾參與社會事務,並致力維持社會公平。
‧要令社會和諧,不同種族、年齡和能力的市民均應有平等及充足的發展機會,以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公平原則。
‧政府亦需要積極協助貧窮市民改善生活。

9.設立影響評估機制

‧香港政府規定,各主要建設工程必須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根據空氣、噪音、生態等各範疇,評核該工程對附近居民和自然環境造成的影響。
‧如發現工程會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負責工程的機構必須提出減緩措施以作補償,才可獲得環境保護署批出環境許可證。
‧對於城市內的一些發展項目如市區更新,我們亦應進行社會影響評估。
‧透過社會影響評估,減少這些發展對弱勢社群生活質素的影響。

10.設立專責可持續發展的部門

‧香港政府成立了可持續發展組,協調各部門規劃和執行各種可持續發展的政策。
‧政府設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等諮詢組織,為政府提供可持續發展策略和意見。
‧委員會也會舉辦公眾教育活動和諮詢,提高市民對可持續發展的認識。

撰文:Keith Leung
遵理學校通識科補習名師

逢周二至四刊登

問.通識問題

這世代紛擾,日拗夜拗,特區管治危機、同性婚姻應否合法化、香港人身份認同、港獨問題、加碼生果金爭議、全球氣候反常……令人透不過氣,通識科師生追看新聞更是疲於奔命。很想有人扶一把,協助分析熱門題目?機會在眼前,電郵或whatsapp你想知的通識題目給《爽報》,我們會轉介至本欄三名通識名師,作為他們撰文的參考。試期不遠,不要猶豫了!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016 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