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Wanda Butts)
教泳術防遇溺
六年前,巴特接到一通非常殘酷的來電──她的16歲兒子喬希和朋友泛舟湖上時不慎墮湖,因不諳泳術溺斃。飽受喪子之痛,她不希望悲劇在其他家長身上重演,於是用兒子名字成立非牟利泳會「喬希計劃」(Josh Project),在俄亥俄州教導少數族裔兒童習泳,至今逾1,200兒童學懂游泳。
科爾塔尼(Mary Cortani)
犬治軍人創傷
「能為退休軍人尋回人生樂趣,那是無價的。」科爾塔尼曾是軍犬訓練員,一次見一名伊拉克回來的美軍患創傷後遺症,一聽孩子哭聲就想起戰事,於是成立非牟利狗隻訓練組織Operation Freedoms Paws,協助退役軍人將軍犬訓練成狗醫生,從而治癒他們心裏的「隱形傷痕」。
埃斯科巴爾(Catalina Escobar)
拯救少女媽媽
哥倫比亞少女未婚懷孕很普遍,15至19歲少女中幾乎五個就有一個曾懷孕。埃斯科巴爾在當地醫院任義工期間,曾有一名12天大男嬰死在懷中,事後發現男嬰媽媽只要有30美元(234港元)就能救回這條小生命。她於是留下來,幫助當地少女媽媽,自2002年起為逾2,000名少女媽媽提供輔導、教育和就業訓練。
賈恩(Razia Jan)
讓阿富汗女生念書
賈恩無懼恐怖分子炸學校、向女生潑硫酸甚至在水中下毒,在阿富汗喀布爾郊區創辦女子學校,2008年開學首天已有人擲手榴彈炸死100個女生,去年也有至少185次遇襲紀錄。但她在給阿富汗女孩提供免費教育的路上絕不退縮:「他們害怕女性接受教育後,就意識到自己權利了」。
馬東多(Thulani Madondo)
知識改變命運
馬東多有一個夢:知識改變命運。馬東多在南非克勒普敦貧民窟長大,深明貧困可造成跨代貧窮,長大後決定成立「克勒普敦青年計劃」,為約400名兒童提供校服、補習、膳食和課外活動,希望他們長大後有更光明的未來。「我希望推動兒童教育,那麼我們就可以一起改變克勒普敦了」。
麥卡錫(Leo McCarthy)
獎學金打擊酒鬼
醉酒駕駛害人,五年前一個司機醉酒,駕車鏟上行人路,奪走麥卡錫14歲愛女瑪麗亞的性命。他不希望酒鬼再害人,於是以女兒名字創辦「瑪麗亞挑戰」計劃,宣傳設置獎學金鼓勵中學生不要喝酒,至今發放了15萬美元(117萬港元)獎學金,希望孩子從小遠離酒精,「救一整代人」。
希什科斯基(Connie Siskowski)
不讓中學生輟學
「在美國,不應有學生為照顧患病家人而輟學。」這是希什科斯基的信念。2006年一項調查顯示,美國高中輟學的學生中竟有22%是為照顧家中老弱傷殘而被迫輟學。同年,希什科斯基在佛羅里達州開設非牟利計劃,專門幫助這些學生,至今已在棕櫚灘幫忙550人。
斯特羅德(Scott Strode)
康體戒酒戒毒
他曾經酗酒、曾經吸毒,但幾年前終於醒悟,脫離毒海。在戒酒戒毒的痛苦過程中,他發現運動是抗拒毒品的力量,2007年在科羅拉多州開設鳳凰運動計劃,迄今為6,000戒酒、戒毒人士,提供免費的打拳、攀山、攀石、滑雪等康體活動,讓他們互相扶持和鼓勵,戒除不良嗜好。
阿波隆(Malya Villard-Appolon)
不啞忍強姦
她是過來人,強姦噩夢曾如詛咒纏繞她和家人:她兩遭強姦,丈夫為保護她,遭強姦犯活活打死;2004年海地大地震,女兒也逃不過遭強姦的厄運,報警卻遭揶揄。終於,她挺身而出,協辦KOFAVIV,為逾4,000名強姦案受害人提供安全居所、心理支援和法律援助,「希望她們從啞忍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