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有淵源】
對於上一輩金融人來說,獲多利(Wardley)的名字便等同獅子行,昔日「獲仔」名堂甚至比滙豐更響,它亦代着集團在香港叱吒風雲的風光歲月,而獲多利名字的由來,原來與滙豐總部歷史息息相關。
原址已三次重建
1865年3月,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在港成立,開業之初,滙豐向沙遜洋行租用了位於皇后大道中一號(皇一)獲多利大廈(Wardley House)的部份面積作為行址。
其時港督魯賓遜爵士更破例准許該行在本地法人註冊立案確認前,先讓獅子行營業,滙豐遂用了當時物業冠名「Wardley House」,作為總部名稱的登記。
翌年8月,滙豐才根據殖民地政府通過的法令,獲准在港而非倫敦註冊,設立總部。其後滙豐購買了獲多利大廈這塊寶地作為總部,此後大廈雖經過幾番重建,但行址一直坐鎮皇一,現時滙豐中環總行已是原址第三次重建後的第四座建築模樣。
全球化發展大勢下,滙豐控股(005)股價如日方中,98年集團宣佈,統一全球品牌為「HSBC」、徽號呈六角形,獲多利名字亦正式消失,從事散戶股票經紀的獲多利金融命名為滙豐金融服務(亞洲);翌年2月,滙控公佈拆細股價,每股一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