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豬國家希臘10多年前為了加入歐盟,不惜「造假賬」整靚盤數,引發起牽連甚巨的歐債危機,歐盟納稅人更要出資2400億歐元打救。若要求歐洲央行公開當年究竟如何透過衍生工具,隱藏債務「造假賬」,實應理直氣壯,奈何歐盟法院卻不這麼認為,難道陰謀論者再次說中,又是高盛在背後發功?
歐盟法院上周宣佈,歐洲央行有權保留有關希臘自製抵押品向央行貸款,以及隱藏債務的文件。美國彭博社以歐盟的《信息自由法》,向歐央行要求公開兩份主要文件,其中一份是關於希臘在08年以前,如何透過非市場利率的掉期以隱藏債務。其中有提到希臘使用舊有滙率,在01年以美元及日圓掉期向高盛借入最多28億歐元。另外就是一個容許希臘國家銀行製造抵押品向歐央行貸款的機制Titlos,從中可看出央行官員是否對希臘隱瞞債務水平一早知情。
歐盟法院解釋超「行」
本身期待法院會就判決提出有新意的解釋,豈料答案卻是「行」到不行,大意是「以現時歐盟及希臘的經濟政策來說,公開有關文件將會損害公眾利益」。事實上,早於今年6月歐洲央行出席有關聽證會時,已經說過公開這些文件只會對歐債危機火上加油。歐盟法院與央行同以此為不公開文件的理由,更加令人覺得文件內容會嚇公眾一大跳,從此對這些國際機構信任盡失。
希臘造假數入歐盟,背後軍師及首席顧問是高盛已不是秘密。現任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部份高級官員,以至將於明年中上任的英倫銀行行長卡尼,均曾效力高盛。雖然難有證據證明德拉吉為舊東主,不惜多番拒絕公開文件。但既然高盛與歐債危機存在千絲萬縷關係,歐洲央行更應「開誠佈公」。
其實在美國也有類似例子,三年前已故彭博社記者Mark Pittman向法院狀告聯儲局,要求儲局公開拯救銀行的資料。聯儲局當然大力反對,雖然現時案件未有定案,仍在終審法院候審,但已在民眾當中引發一場「審計聯儲局」的運動,要求聯儲局增加透明度。
李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