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奈良,和歌山不過幾天,睡個長覺,散兩段路一天已過。
愛吃,那可不是我的最大興趣,每天專攻張羅吃食,太似四腳動物,非不能,不為。
挑心情才吃,上一回來京都看葉,每天選最好的鐵板燒牛肉,最長龍的拉麪店,最悠閒的懷石,末了,連店名也藏不下,只留幾抹光影。
算不來曾去京都的次數,永遠難忘其中一次深刻吃喝印象:從倫敦回來工作,首次踏上日本土地,東京箱根湯河原熱海之後,直奔京都,黃昏之前已蜻蜓點水遊蕩過好幾個寺院並院落,清水寺最後一站,出寺門,走下積極古樸形相依山勢蜿蜒老街清水坂,未吃午飯腸肚咕嚕,薄雨紛落,寒氣攻心,隨便走進道旁小小店,進店後才見串燒湯圓,老姬掌廚,少女服侍,幾乎聽見蚊子飛過安靜境,未過七,八張老木枱,揀靠窗望路一角,貪邊吃邊看昏黃回家趕路人。
那天其實沒生昏黃,灰灰慘白天際,在加拿大,這天色,準下雪咯……那薄雨轉白,淡淡似輕塵,茸茸飄下,古屋老街似畫板,雪如顏料一筆一筆將灰灰黑黑填白。精彩莫若和服整齊利索老媽媽持傘走過,一身乾淨黑色並雨傘,步伐慢,讓雪添加更濃,窗內,恁燙熱清酒口腔享受,那風景勝千言萬語,永恆伴隨,多年重回京都再返老店,再沒有灰沉黃昏,也沒遇雪,當然擦身難碰老媽媽和服黑衣裳。
最後,小店也亦時光中消逝。
一個人的行旅,最易辦莫過吃飯,隨便是但算了。不為說笑,尤其晚飯,吃兩顆早餐餘下的雞蛋,一杯清茶,啃十數頁書,向夜告別,尤其食際不太動人的中東,以上行為並非偶然,是經常,是自然。京都火車站前過去十來亭麪檔串燒小吃,隨火車站更生,小吃店樓層出現,享春夏秋冬東南西北風小檔譜入劃一吃食區,街頭風味消失,不用說香港,文化寶藏京都也不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