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移世易】
按揭證券公司在97年本港經濟及樓市高峯期成立,原意是為銀行提供出售貸款渠道,減低資產集中風險,但多年來因市場環境驟變,該公司不時遇到銀行不願放售資產的困難。今年上半年,按證公司僅購入5億元貸款,總裁劉怡翔承認,「今年買嘢(貸款)會喺低位」。
以往面對購買資產低谷時,該公司曾試過在韓國購入按揭貸款作投資,但遭立法會議員詬病。
外闖買資產 非不務正業
臨別在即,劉怡翔不忘為當年投資決定平反,重申該公司並非不務正業、貿然幫助其他海外市場的居民置業,而是金融風暴後,海外放售的按揭資產回報不俗,故該公司只是從投資增值角度拓展多元化資產途徑。
刻下公司策略定位回歸本土,他指該公司亦不會多考慮沾手海外。面對當前放售的資產減少,他說,公司的資產負債表自然會收縮,但話說回來,「冇話一定要維持到資產負債表(規模),(業務)才算成功」,又重申該公司並非以追求「賺最多」為必達使命,其他盈利貢獻佔比較小,卻具社會責任的角色,亦非常重要。
至於是否暗示資產收縮時期,外滙基金可容忍按證公司盈利續跌,或僅收支打平?他沒有進一步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