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聲色:在香港逾期居留──少數族群明星的爆紅與犧牲 - 陳嘉銘

蘋果聲色:在香港逾期居留──少數族群明星的爆紅與犧牲 - 陳嘉銘

當朱曉輝被選為亞洲先生冠軍,傳媒隨即放下對「滄桑古天樂」張傳奇追訪,轉移集中於「逾期居留」的朱曉輝,為這個新丁,高舉內地來客姿態。他在弱勢電視縱難爆紅,可或會呈現香港藝人在中港融合下,早已失勢的矛盾心結;不過話題未完,是因為「逾期居留」,倒是少數族群在港式娛樂文化下,既可顛覆,卻又是自我標籤的弔詭的象徵。

對PSY厚愛的子虛烏有

朱曉輝不是亞視異數,因為自2004年亞洲小姐引入大中華概念,讓香港與內地參加者一決高下,就已有內地佳麗(雖說與港人共有中華血緣,卻被想像成與港相異的族群)與香港女士爭妍。朱曉輝逾期居留,卻不留一點雲彩,是因為港星主導的娛樂強勢(除卻合拍片充斥內地明星名字)總是難以容讓國產或少數族群「入侵」。
除了PSY,也有喬寶寶。
南韓歌手PSY的《江南Style》全球爆紅,鮮為人知的,是他在2001年出道,出過不下十張唱片,可一直都是半紅不黑,直至一首其實沒有多少人聽得懂的《江南Style》才為人認識──更遑論此曲並非由聽眾真金白銀買來,而是PSY眼見不為人知而把MV上傳YouTube,免費公開。
更有趣的,是現在更少人提起,其實PSY在香港被接收初期,是被「騎呢」想像先行帶動,及至後來他的MV被廣傳,亦是因為他被指搞笑鬼馬,才有無限點擊。《江南Style》的歌詞,雖被解釋為對首爾江南奢華生活的展示與嘲諷,可卻不成香港甚至各地觀眾的深究目標,相反,PSY的騎馬舞倒是焦點;以至他出訪歐美,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甚至美國總統奧巴馬見面的原委,全都成了報刊所見騎馬舞的襯托,就可知原來我們對PSY及其出訪的認知,其實仍然是以搞笑先行,內容被蓋,以至對他的厚愛更像子虛烏有,因為其實我們對他的認識,只是少之又少。
南韓明星以靚取勝,是1999年南韓電影向全球宣戰的先聲,PSY身形肥胖其貌不揚,的確挑戰了這套審美準則,可卻沒有為之換上另一套更教人深入細察的心思;這可謂是港式消費者「開心完就算」的心態下,對PSY作片面接收的結果。

喬寶寶的曲線還擊

當然,PSY爆紅了,卻不像任何一個本地明星一樣,有機會落地生根,因為他的「逾期居留」,可能僅有他的《江南Style》,在網上慢慢被放緩點擊。
PSY的爆紅,可堪對照的,是身懷印度血緣的喬寶寶,本為香港土生土長,卻因他的印裔面孔而長期被視作外來者;他在2005年無綫節目《殘酷一叮》爆紅,也是因為他的歌舞,卻沒有展示印裔民族色彩,而以誇張搞笑矚目。
11月底喬寶寶更與另一個在港出生的印裔名人阿V(Vivek Mahbubani)一樣,走上舞台搞棟篤笑,為少數族裔發聲,因為他身為港人,妻子卻長期取不了特區護照,儼如「逾期居留」,於是在移居蘇格蘭前在港曲線還擊。
這個曲線還擊不易,因為喬寶寶先要自我標籤,把印裔明星的姿態強加於身,就如他參演的男性壯陽藥品廣告,都要教人聯想到「印度神油」(可見YouTube片段)。這種作法與PSY如出一轍,正是那種片面接收與想像,教觀眾只見其被簡化出的搞笑一面,卻沒有看到他如何犧牲少數族裔之身,勉強融入港人娛樂文化。當然他肯參加《殘酷一叮》,或已預期為人認識,也準備在娛樂染缸下,放下個人真身,然而這也間接滿足了,港人對少數族裔的歧視與忽視。

記得騷動 忘記真身

喬寶寶不及PSY幸運,沒有全球熱爆,家人也沒有被港府體恤居留;然而兩者命運相近,就是如同黑人在荷李活的宿命,多以喜劇諧星姿態出現──縱不是曇花一現,可如《修女也瘋狂》的Whoopi Goldberg或《火拼時速》的Chris Tucker一樣,都被長期定型,在搞笑以外難作發展;畢竟,能以黑人姿態取得奧斯卡影帝影后的Denzel Washington和Halle Barry,倒是異數。
港星娛樂文化,雖說在中港融合下已見弱勢,可別國族裔於此,則更處邊緣,而僅能以「逾期居留」的象徵,佔據媒體篇幅。當PSY過氣,或當喬寶寶定居外地之後,我們縱會記得他們為本地娛樂曾作騷動,可卻不曾認知到他們的多元身份與才藝,原來更堪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