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你同行:<br>乳房外科醫生交流 - 張淑儀

乳你同行:
乳房外科醫生交流 - 張淑儀

九月份,我先後出席了兩個會議。
一個是台灣乳房外科專科會議,另一個是南非新成立的組織,非洲南部乳房專科會議,並獲邀於大會上演講。
參加台灣會議後,令我感觸良多。這次會議,當地視為全台杏林盛事,來自全台不同市縣地區的醫生及專家,多具有坦誠的胸襟,願意將經驗在會上切磋分享。反觀香港醫學界,卻少有這類盛事。
較早前我與數位曾一起出席國際乳房外科會議的醫生,共同發起組成香港乳房外科醫生協會。成立目的是希望香港有一天像海外一樣,醫生間能互相交流經驗,切磋技術。協會計劃每數個月舉辦一次,在全港各公、私醫院,巡迴進行相關學術交流會。
今年八月,協會與浸會醫院舉行了第一次交流會,題目是前哨淋巴檢查,出席者逾70人,其他外科醫生及醫護人員亦可參與。結果很有意思,大家道出不同的個案討論。
對於早期乳癌患者,前哨淋巴檢查,可確定癌細胞有否擴散,若沒有便毋須完全割除淋巴。醫學上做法,是可打藍藥水或打核子藥物,去顯影前哨淋巴位置。原來不同醫院有不同做法,交流中互相學習,獲益的自然是病人。
01年我在養和醫院的做法,初期是綜合技術法,即兩種方法都做,但價錢較貴。其後發現藍藥水顯影,未有提供更多資料;經過科學分析,03年後我在醫院,就只做核子藥物顯影,以避免藍藥水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價錢亦便宜些。但其他醫院做法不同,有些仍沿用綜合技術法,亦有些只做藍藥水顯影,大家一直沒有問題。
交流會上,有人提出美國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前哨淋巴縱然有事,亦毋須全切。這對我們而言,是一個較新的衝擊,由於是隨機控制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接受與否,大家可切磋討論。在外國,這些研究會「拗到飛起」,反觀香港,醫生只各自睇學報。
作為第一屆會長,我希望協會能建立一個交流平台,推動醫生的專業交流。第二次交流會,將在廣華醫院進行,我期待有另一次衝擊。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 張淑儀醫生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bcf.org
香港乳癌基金會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