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在日出日落
群組各人自發地每天到不同地方,有着同一信念:拍下香港各地的美貌,帶出大自然的美。之前獲邀舉辦相展,整理出116個香港攝影最佳位置,只是鳳毛麟角,只想告訴大家,拍攝美景,未必要走上高山,其實城市也可以。群組發掘越來越多香港美景,但這時代背景卻是越來越多美景將會被破壞、被私吞和被出賣,Albert的想法很簡單——活在當下:「鬧政府無用,發展商早已收地,規矩已定,但我們可以在規矩以內玩不同的變化,以後無論拆與不拆,親身走進香港各個角落,感受是帶不走的。」以下是部份香港美景的推介。
1
雞公嶺:山下魚塘倒照天空,太陽入雲之後再次展現出來,令人驚喜。
2
飛鵝山:接近城市,可以拍到彩雲日出。
3
下白泥:可以看到太陽日落全景,非常壯觀。
4
欣澳:不用步出地鐵就能拍到落日。
5
西貢萬柱海岸:震撼億年六角柱石景觀。
6
大東山:以漫山芒草及懷舊石屋群為背景,日出日落也美。
7
青山:飽覽屯門全景風景。
8
泥涌:摸蜆拾貝殼的沙灘風情,可以豐富構圖。
9
流浮山:日落可以魚網及蠔殼作前景。
10
南涌:山光魚塘景色一絕。
11
大生圍:另一個南生圍,魚塘景色迷人。
12
三門仔:海面遼闊,漁港風情。
13
龍鼓灘:香港西面海岸線邊陲,日落最佳。
14
九龍坑山:山高有氣勢。
15
老虎笏:可以拍到湖水倒照天空的美景。
16
紅花嶺:昔日軍事重地。
17
西環泳棚:激浪裏的日落。
18
大嶺峒:秋日日出,以海面上星羅棋布的小島做背景。
我們都是太陽的兒女
有關日出,不免夾雜着喘氣流鼻涕的不堪回憶。每次出國登山,趕着凌晨爬起床冒着寒風爬上觀景台,承受着黎明前的黑暗,就為等待晨光第一線,看不看見是緣份,其實有點犯賤的,但緣份到了,甚麼也可拋諸腦後,想想過百人在峯頂嚮往着同一個日出,即使看不見日出,這件事仍然無比美麗。
群組鎖定分享攝影與天氣,題材可以是日出日落、雷電、彩虹、自然景物等,還有組員每天自發性報天氣的傳統,一個帖子發來,四方八面即主動報告各區天氣,這班人肉天文台比正版還要實時報道。報告天氣的帖子都很簡短輕鬆,若說梁特首的語言偽術金句連篇笑壞肚皮,群組的天氣報告的笑場也很驚人,這個秋天不停下雨,就會出現以下句子:「元朗天水失陷,灰天黑雨!」 「太陽伯伯/太陽伯伯/你去咗邊?/你去咗邊?/快啲快啲出嚟/快啲快啲出嚟/照着我/照着你。」在最灰暗的日子,就曾出現黎瑞恩的《多情》、范曉萱的《RAIN》和張學友的《藍雨》對唱,問你死未!各區天氣報告還包括一般的天文照片,群組成員聯師兄解釋:「目標很簡單,是提供一個平台,讓坐在辦公室的人,可以得悉外面的天氣,大家將日常生活所見的事,透過照片表達,抒發感受。地異心同,精神一貫。」還記得早前那張經典的各區組合而成的雙彩虹照片嗎?半數是由日出成員提供。但願一齊做好玩的事,直到永永遠遠。
記一件大事
南生圍大型住宅項目削規模後再諮詢公眾,在上月中已結束,慶幸城規會收到7,481個意見,逾九成反對,令項目過關增添壓力。南生圍擁有豐富生態價值的自然環境,如濕地、魚塘、泥灘、大草坪、蘆葦叢、紅樹林,在此處踏單車、拍照已成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但發展商虎視耽耽,諮詢終有一天會完結,活在當下,拿起相機,一起走出去。
等到日落冬候鳥
拍攝日出日落,來來去去都是山海與雲霧談戀愛,不妨將觀鳥攝影融入其中。十一月天氣變幻無常,冬意日濃,已到北方候鳥南遷的時候。尋鳥先想到米埔及濕地公園,濕地公園正舉行為期四個月的觀鳥節,年年吸引大量家庭到訪。觀鳥,其實還可以寫上豐樂圍和塱原兩地。生態攝影師Forest說:「豐樂圍的景色跟米埔相若,以魚塘為主要風光景物,但毋須申請禁區紙,已能方便大家。這裏魚塘較多,是候鳥喜歡的安樂窩。而塱原則以農田為主,景色富於變化,候鳥尤其喜歡在這裏棲息徘徊。」日出和日落都是雀鳥覓食的活躍時間,古諺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但日出天色較黑,Forest習慣等待日落,落日、田野和雀鳥,會構成生動的畫面。
早在六十年代由美國發起的無痕山林運動,旨在提醒人們在與自然親密接觸的同時,還須考慮七大準則以減少活動對大自然帶來的衝擊。鳥類是敏感的生物,攝影時應靜心捕捉最佳畫面,Forest提出若用食物或其他方法利誘威逼雀鳥到其指定的攝影地點,便有違不留痕迹的準則。
濕地公園觀鳥節
時間:即日起至明年三月期間
費用:成人$30、小童$15
對象:六歲或以上人士參加
名額:每班25人
費用:費用全免,惟參加者須繳付香港濕地公園入場費。
查詢: http://www.wetland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