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下︰<br>新啟蒙運動的旗手 - 嚴家祺

蘋果樹下︰
新啟蒙運動的旗手 - 嚴家祺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經歷了文革思想禁錮後思想解放的年代,也被稱作「新啟蒙時代」。胡耀邦是思想解放的統帥,而李洪林則是新啟蒙運動的旗手。新啟蒙時代發端於一九七八年的「真理標準」討論,也與北京創辦《讀書》雜誌分不開。三聯書店董秀玉請李洪林為新創辦的《讀書》雜誌寫稿,這就是創刊號的首篇文章〈讀書無禁區〉。
〈讀書無禁區〉實際上是要求「出版無禁區」,中國的新聞缺乏自由,但出版事業相對寬鬆。在胡耀邦擔任總書記期間,中國的自由化運動就是這樣開始的。
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九年是中國相對寬鬆的十年。這十年隨着胡耀邦、趙紫陽的倒台而結束了,中國進入了專制的、老式資本主義時代。當很多人一覺醒來時,發現中國回復到了一九四九年「解放前」。這種「覺醒」,在中國還沒有明顯出現這種大轉變時,就被敏銳的思想家察覺到了,其中就有李洪林。李洪林早在一九四六年參加共產黨,到「六四」被捕時,為共產黨奮鬥了四十三年。在被捕囚禁期間,李洪林寫了一首詩:
鍾情不悔衣帶緩,
憂國竟陷羅網深。
四十三年成一夢,
劫後空餘百創身。
李洪林二十歲參加共產黨,因做「地下工作」,國民黨要抓他,但沒有抓到。加入共產黨後終於被抓到了,李洪林說,「但抓我的不是國民黨,而是共產黨。」
李洪林與毛澤東、鄧小平都有接觸。毛澤東的秘書田家英,是文革中第一個自殺的人。一九六二年,李洪林參加了田家英率領的一個去湖南的調查組,調查前,毛澤東在武漢與他們作了一次談話。王任重、謝富治在場。毛澤東談話天馬行空,無所顧忌。當時毛澤東談到赫魯曉夫時講了一個故事:有個農民,說赫魯曉夫很壞,一個人說:「不要緊,馬克思能管住他。」有人說馬克思早死了,大家說,「糟了!」另一個人說:「不要怕!還有列寧能管住他。」可是又聽說列寧也死了,大家又說「糟了!」第三個人說:「不要緊,斯大林能管住他!」這時有個人說:「斯大林也死了。」於是大家說:「這一下可真糟了!沒有人能管他了!」毛澤東有聲有色、無拘無束的談話引得大家開懷大笑。李洪林認為,毛澤東言下之意,是他毛澤東能管得住赫魯曉夫。
斯大林死後,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作了一個「秘密報告」,開始了「非斯大林化」運動。毛澤東死後,中國也發生了一場「非毛化」運動,李洪林就是這場「非毛化」運動的大將。
一九七八年春,李洪林在〈科學和迷信〉一文中,提出要「反對現代迷信」。他說,從馬克思到毛澤東都有錯誤,只有實踐才能檢驗一個人的話是對的還是錯的。胡耀邦很欣賞這篇文章,《中國青年》雜誌在徵得李洪林同意後,以「本刊特約評論員」名義發表了。全國開展「真理標準」討論後,《人民日報》也發表了李洪林這篇「反對現代迷信」的文章。
一九七九年初,胡耀邦出任中宣部長的第一件大事是主持召開了「理論務虛會」。李洪林參加了會議籌備工作,並從歷史博物館調入中宣部工作,擔任理論局副局長。在理論務虛會期間,胡耀邦領着他和吳江到鄧小平家聽鄧小平指示。在理論務虛會上,李洪林就「領袖和人民」的關係作了一個發言,他提出「不是人民應當忠於領袖,而是領袖應當忠於人民。」李洪林發言把理論務虛會的自由空氣推向了高峯。
會議《簡報》完全按照會上的發言記錄刊登前一天會議發言,不作刪改,分發到全國各省市宣傳系統。當刊登李洪林這一發言的《簡報》傳到遼寧的時候,遼寧省委正在任仲夷主持下討論張志新是否平反的問題。張志新是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幹事,文革期間,因批評毛澤東,判處死刑。在槍決前,怕她發聲,她的喉管被切斷了。在討論張志新能否平反時,主張平反的人用務虛會的《簡報》作根據說,「李洪林的發言,比張志新厲害多了。如果張志新不能平反,那麼,李洪林就該槍斃。」其後,在這期《簡報》影響下,張志新終於獲得了平反。
理論務虛會是文革後的一次大規模的批毛化會議,但鄧小平與赫魯曉夫不同,堅決地制止了非毛化的進一步發展。鄧小平在理論務虛會後期作了一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一個多月的理論務虛會在三天後就草草收場。
胡耀邦當中宣部長時間不到一年半,由王任重接替。一九八二年四月,鄧力群又接替王任重擔任中宣部長。胡耀邦把李洪林請進中宣部,而鄧力群則把李洪林趕出中宣部,而且在趕出李洪林前,把李洪林免職掛了起來,使李洪林受盡他有意安排的「奚落」。在鄧力群任中宣部長前幾個月,中宣部收到一份上海市座談會對「反自由化」不滿的「情況反映」。鄧力群要知道座談會上發表不滿意見的具體人名。故意指派李洪林去索取上海座談會原始記錄,負責上海座談會的人拒絕交出發言人名單,鄧力群命令李洪林直接找上海市委宣傳部要會議名單。李洪林當面表示,這樣做不好。鄧力群仍然堅持李洪林去要名單,由於李洪林不服從鄧力群指令,李洪林正式提出辭職。
但鄧力群對李洪林辭職不理不睬,又設法抹掉了李洪林「十二大代表」。李洪林再次提出調離中宣部,鄧力群不答應,要李洪林下去「調查」半年再說。「調查」回來後,又要求李洪林參加中宣部「整黨」。李洪林因為曾在《人民日報》上發表過〈我們堅持甚麼樣的黨的領導〉等文章,鄧力群就把李洪林列為「在四項基本原則問題是製造思想混亂」、散佈「精神污染」的代表人物,作為中宣部「整黨」的重點對象,中宣部為此召開了五次全體大會,對李洪林進行重點批判,李洪林則寸步不讓、寸土必爭、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結果,李洪林沒有在「整黨」被整倒。一九八四年,李洪林調離中宣部,後任福建社會科學院院長。
在李洪林被鄧力群整期間,中國報刊不刊登他的文章,他編好的《理論風雲》一書無處出版。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李洪林與《讀書》雜誌主編、三聯書店副總編輯董秀玉談起他被天津一家出版社退稿的書稿一事。董秀玉與三聯書店總編輯范用兩人一同登門拜訪李洪林,表示三聯書店願意出版李洪林的書。三個月後,《理論風雲》就出版了。陳雲不喜歡李洪林,看到這本書後說,《理論風雲》「沒有理論,只有風雲」。
一九八九年天安門學生運動時期,李洪林因為參加了一次《光明日報》座談會、參加了幾次簽名、到廣場呼籲學生停止絕食,在「六四」後遭到了三百多天的非法囚禁。李洪林被釋放後,他寫了一部《中國思想運動史》,內地不能出版,香港天地圖書出版了這本書。
李洪林愛憎分明、性格倔強。他在五七幹校是拖拉機手,到美國學會開汽車。有一次,他駕車與我從紐約布魯克林去法拉盛,別人違反交通規則在他邊上超車,他絕不退讓,七十多歲竟與對方拼超車,有驚無險。正是「性格決定命運」,他本來有望成為胡耀邦時代的中宣部長,他的理想主義、正義感和倔強性格,使他無法在專制制度下登上權力的高峯。
李洪林一生從事「理論工作」,他現在年近九十,他在《天涯三憶》回憶錄中說,毛澤東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暴君,專制獨裁是共產黨的命根子。在這樣的制度下,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是:出賣靈魂,青雲直上;憂國憂民,坎坷終身!李洪林一生的結論是:民主自由是人類的普世價值,民主和社會主義不兼容。現在中國經濟發展,恰恰是因為放棄了社會主義。中國的前途,除了用憲政民主取代一黨專政,別無出路。
理論界裏摔爬滾打四十三載的李洪林隨着風雲變幻,命運跌宕起伏,飽經滄桑,屹立不倒,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始終默默支撐他的母親和妻子張英茂。一九五七年,李洪林和前妻分手,獨自帶着四個孩子,最小的兒子還是襁褓中的嬰兒。陪伴他的母親給予孫兒孫女無微不至的關愛,呵護他們成長。一九六六年,李洪林和張英茂共結連理。做為妻子,張英茂義無反顧地承擔了母親的責任,養育非親生的四個孩子、照應年邁的公婆。在文革中,她敢冒革命之大不韙,嚴詞拒絕「革命群眾」勒令卧病在床的李洪林去參加批判他的會議,還用大掃帚把牆上貼滿批判李洪林的大字報掃得稀爛。在跟隨丈夫下放農村的艱辛日子裏,她含辛茹苦、任勞任怨,照顧家人飲食起居。張英茂不善言辭、樸實和善,但敢作敢當、剛毅率性,正是她始終不渝地默默奉獻,才令「劫後空餘百創身」的李洪林在人生低潮中度過一個一個難關,巍然不動搖。

嚴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