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偷步建靈灰閣 發展商破壞沙螺洞

疑偷步建靈灰閣 發展商破壞沙螺洞

【本報訊】生態保育價值僅次於米埔的「蜻蜓天堂」沙螺洞,正面對生態危機。發展商早前提出,於沙螺洞興建六萬個龕位的靈灰閣,計劃尚未過關,附近環境率先遭破壞。該處一段長100米的路邊官地山坡,疑因非法工程,斜坡底層泥土遭挖走;環團質疑有人刻意擴闊路面,方便日後大興土木。
沙螺洞有八仙嶺「綠色心臟」美譽,孕育全港近六成半蜻蜓品種、三成半蝴蝶品種,以及包括以香港命名的「香港鬥魚」在內的多種魚類。香港昆蟲學會會長饒戈表示,沙螺洞一帶村民早前發現有堆土機悄悄開進沙螺洞,前日他到場視察,雖未見堆土機蹤影,但於附近一段官地斜坡發現路邊泥土遭挖走。
饒戈說,涉事位置本是通往張屋的一條小徑,近年屢次遭人偷偷拓闊,寬度已擴至兩米,足夠私家車進入;今次斜坡泥土再被挖走,小徑已拓闊至三米,足夠貨車及工程車輛進入。

鬼祟拓闊小徑運送器材

他指,附近只有一名老村民留守,質疑有人刻意擴闊路面,準備悄悄運送工程器材偷步施工,促政府加強管理區內官地,以免生態遭破壞。
政府04年推出新自然保育政策,提倡發展商與環團合作發展,沙螺洞骨灰龕發展計劃,就由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與環團綠色力量聯手推動,是目前唯一獲政府推薦的公私營合作保育項目。過去沙螺洞發展一波三折,發展商早年收購土地,原計劃興建高爾夫球場及低密度住宅,但遭否決;近年再以合作保育方式推出骨灰龕發展,擬建靈灰閣及自然教育中心,發展面積佔項目地盤約一成,其餘地皮保留作生態保護區,由綠色力量管理。工程計劃仍待環諮會審批。
綠色力量總幹事文志森指,每周定期有職員到沙螺洞巡查,暫未接獲泥土遭偷挖報告;他未聽聞合作的發展商已展開工程,區內土地多留作生態保育地帶,不存在「先破壞後發展」誘因。
地政總署發言人指,大埔地政處昨接獲市民電郵投訴,根據紀錄未有任何挖掘准許證申請,或批出任何挖掘准許證,涉事地點屬官地,將盡快派員視察。該署職員今年較早時間巡視時,未有發現該處有挖土,如情況屬實,會採取適當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