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出版的《香港藍皮書》內容失實醜聞,校方成立的獨立調查小組將完成調查,校方證實報告將於12月上旬前公佈,最快下周出爐。該書的簡體字版被列入「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立法會議員批評,該書錯誤描述,將影響內地官方評估本港情況,影響對港政策。
記者:彭美芳
今年6月出版的《藍皮書》,由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前人大代表薛鳳旋主編,錯誤指中文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由美國資金主導其教學方向,中大通識教育部在9月及10月兩次去信浸大要求澄清,不滿被誣衊。
工會堅持薛應引咎辭職
浸大在11月初成立四人小組調查《藍皮書》醜聞,小組由浸大副校長黃偉國為召集人,調查近一個月,校方昨證實調查報告有望下周公佈。
學生會會長黃學勤本周與校長陳新滋會面,他引述陳新滋稱,小組已向相關人士收集證據及核查事實。
黃學勤認為,就現時披露的事實,負責編寫的薛鳳旋難辭其咎,報告出爐後會立即和校長再討論如何善後重拾校譽,並邀請全校學生參加論壇。浸大教職員工會堅持薛鳳旋應引咎辭職。
此外,本報發現簡體字版《藍皮書》,封底列明該書「為『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範項目」,社科院形容「他們(藍皮書的作者)的看法和觀點代表了學界對中國與世界的現實,和未來最高水平的解讀與分析」,顯示《藍皮書》是官方參考文獻。繁體字版《藍皮書》封底的出版社為「和平圖書有限公司」,簡體字版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容易誤導內地對港印象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認為,《藍皮書》內容包含對本港學界、泛民政黨偏頗描述,容易誤導內地官員對港印象,浸大需要查明該書中其他與事實不符的內容,還對方清白,保障該校國際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