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收到婚宴的請柬時,通常的內容是「謹訂於公曆X月X日,為XX的結婚之喜,是晚假座XX敬備喜酌,恭候光臨,(父母名字)敬約,五時恭候,八時入席」。這是一項邀請,基於習慣,從前賓客會送上禮物,這一習慣在教堂舉行婚禮的儀式仍然可以見到,一些新人會於儀式後在教堂的副堂舉行小型酒會,再與親友晚膳。有些送禮的人由於沒有時間買禮物,便以現金代替,金額不一。
由請柬的文字可以看出這是一項邀請,是請客,不是一項強迫的行為,可以出席,也可以不出席,從來沒有要求要付款。
從前的婚宴於主人家的家裏舉行,只宴請至親,時移世易,現在的家居沒有那麼大的面積,而且也會與同事分享喜悅,於是也會邀請同事,而婚宴也改在酒樓舉行,再演變成為以酒店為主流,近年更台慶化,是一個show,有知名司儀及歌星,有煙花助興,沒有這麼隆重的,還可能會給人不能百年好合的感覺。
婚宴趨隆重 新人難負擔
婚禮的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隆重,支出當然也比起從前高,這帶來融資的問題。可以負擔的不會過問收入是多少,但更多的是負擔不了,卻要求賓客分擔。有些人會想:「我們場show,你有看;那些食物,你有食,因此要幫忙一下……」。
於是請柬變成發票,原來的「敬備喜酌,恭候光臨」實際上是發票,只是沒有金額,看來印請柬的公司將來要如商業機構的晚餐般加上金額了。
婚宴變了質,請客卻要賓客付款,更不可以不合主人家心意。
對中國文化或習俗有認識的朋友,可以藉此時分享一下有關人情的來源及演變,為婚宴的正統出一分力量。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及財務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