啡常人1:等半天的咖啡

啡常人1:等半天的咖啡

巴哈《Coffee Cantata》

節錄(原為德文,現為英譯版)
Ah! how sweet coffee tastes!
Lovelier than a thousand kisses,
mellower than muscatel wine.
Coffee, I must have coffee,
and if anyone wants to give me a treat,
ah! just give me some coffee!

酗咖啡成狂

《Coffee Cantata》是音樂之父巴哈於1732年創作的短小清唱劇,講述一個父親禁止女兒酗咖啡的故事。
劇中,父親劈頭便說女兒終日無所事事,還喝三大杯咖啡,是個壞女孩,並表示女兒一天不戒咖啡,一天不讓她外出或買衣服;愛咖啡成狂的女兒回答說只要有咖啡,甚麼都沒關係,然後唱出以上一段歌頌咖啡的說話,「呀,咖啡的味道真美妙,千個熱吻、萬杯醇酒都比不了,我一定要我的咖啡。誰要待我好,就給我一點咖啡。」屢勸不果,父親出動最後通牒,要女兒在咖啡與丈夫中作出抉擇。女兒想起終身大事,無奈答允,高唱「永別了咖啡。」又忽然心念一轉,私下決定擇偶條件就是「誰愛我,就要讓我每天喝咖啡。」清唱劇到最後如此為女兒辯解,「就像貓怎能不抓老鼠,媽媽愛咖啡、婆婆愛咖啡、年輕女孩又怎能放棄咖啡?」表示人愛咖啡是出於自然。巴哈以創作莊嚴的宗教音樂聞名,幽默活潑的《Coffee Cantata》是一個特別的嘗試,這也反映了十八世紀時歐洲人對咖啡的癡愛。

巴哈

存放兩周不走味

製作一杯咖啡需時多久?答案如下──Espresso需時30秒、手冲咖啡需時2.5分鐘、法式瀘壓需時3.5分鐘、虹吸式需時1.5分鐘、Chemax需時2.5分鐘、愛樂壓需時1.5分鐘、冰滴需6至8小時,你沒看錯,製作一次冰滴咖啡,需時半日。
想喝一杯冰咖啡,我們慣常做法,是在熱騰騰的咖啡裏加冰塊,比較認真的話,用冲好的咖啡本身來做冰塊,杯中的咖啡就會越喝越濃,不怕被冰水稀釋。這已經算很講究了嗎?不,做一杯800毫升的冰滴咖啡,要花6至8小時。只是一杯冰咖啡,怎麼要等上老半天?因為冰咖啡跟冰滴咖啡,是兩回事。
日本有些咖啡店叫冰滴咖啡做Dutch Coffee,因為這相傳是爪哇島上的荷蘭移民在十七世紀發明的。它的原理,是以冰水滴漏萃取咖啡,咖啡粉完全不經熱解,平均五秒只有兩三滴。冰滴咖啡壺造型特殊,通常是芸芸咖啡壺中長得最高的一個,結構分上中下三層,圖中球狀物體稱上壺,主要放冰,為何不直接放冰水?因為水的容量會影響滴漏速度,水多時會滴漏得太快、水少時會滴漏得太慢,冰隨室溫慢慢溶化,有助調節出水量及滴漏速度。冰水滴下到第二層的位置,叫中壺,就是存放咖啡粉的所在,上壺底部有個開關,用以控制滴漏速度,冰水向下滴,通過咖啡粉,以一個波瀾不驚的姿態,緩慢地滲到最底層的下壺,即咖啡壺。你可以想像,以如此溫柔方法萃取出來的咖啡,滋味有多純粹,而在旁看冰滴咖啡點滴成杯,像是觀察時間流動。
香港做冰滴咖啡的店不多,因為它需要時間,而香港人最缺的就是時間。花幾小時才做好一杯的咖啡,不可能即叫即製,所以店家必須在前一晚開始準備,做好了放入冰箱冷藏。冰滴咖啡是很公平的,它需要你等最久,也能保存得最久,放入雪櫃,最長可兩星期不走味。

味道似酒

香港有間「The Coffee Academics」,在這咖啡店裏,冰滴咖啡是用紅酒杯盛載的,這暗示你,品嘗咖啡的心情,應該像品酒,咖啡烘焙及培訓經理Ben說:「喝之前搖一搖,聞一聞它的香氣。冰滴咖啡沒有經過熱解,不似一般咖啡香氣逼人,但也有自己獨特味道,所以我們用紅酒杯,讓味道集中一點。」嗯,那香氣的確不太像咖啡。
嘗一口,清洌的、滑順的,中間隱約有些水果味,是莓?Ben說今天用了埃塞俄比亞耶加雪夫的咖啡豆,淺焙,以冰滴方法製作,Aftertaste會有點像酒的味道。第一次試冰滴咖啡的我,味蕾揣摩着那陌生的觸感,一時間想不出合適的比喻,總之不像我此生喝過的任何冰咖啡吧,如此醇厚、精緻,同時清爽,接近酒,但它讓人醒着。我想,大家喜歡冰滴咖啡的理由還有一點,比起用熱力萃取的咖啡,它的咖啡因少三分之一,咖啡油和丹寧酸減少一半以下,所以也比較不傷胃。這麼多好處,誰還要等到下一個夏天才來嘗?
記者:劉嘉蕙 攝影:林栢鈞

上壺放冰,待冰在室溫裏慢慢溶化,才得以控制滴漏速度。

170毫升冰滴咖啡$58

冰溶化成水慢慢滴漏出來,平均每五秒只有兩三滴。

咖啡烘焙及培訓經理Ben

製作一次冰滴咖啡要半天,但當客人很幸福,店裏預先準備好隨時可以點叫,當然售罄就得再等六小時。

放入雪櫃,冰滴咖啡可以存放兩星期。

The Coffee Academics

(2156 0313)
地址:銅鑼灣耀華街38號地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