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PENDER:王一亭後人愛藏紅木傢俬<br>千古不朽明清木

BIG SPENDER:王一亭後人愛藏紅木傢俬
千古不朽明清木

【COLLECTOR】

一個濛濛細雨的下午,走進王家琪位於半山的家中,約千平方呎的大廳,放滿各式各樣的明清紅木家具,媲美博物館收藏,雅虎創辦人楊致遠訪港時,拍賣行職員也帶他到王家琪的家見識這些逾百年歷史的珍貴收藏。來自明末清初的黃花梨官帽椅、明朝的紫檀圈椅全部價值不菲,放博物館的話就是一件展品,放在王宅就是一件件伴着主人廿多年的家具。王家琪是圈內聞名的明清家具收藏家及用家。

記者:黃碧珊 攝影:程志遠

甫進大宅,心裏不禁嘩然,因為眼前盡是黑壓壓與啡黃色的明清家具,是平日在博物館及圖冊中見到的經典:椅背與扶手一順而下,形態簡潔典雅的圈椅、造型似古代官帽的官帽椅、案兩端莊有翹起飛角的承托家具—翹頭案等,全都活脫脫在眼前。還有很多小玩意,如案頭櫃、托盤、小盒子等。在博物館,這些物品只能遠觀不可近觸,但屋主王家琪卻任我觸摸這些逾百年歷史的家具,我拉拉案頭櫃托盤的暗藏小格,全部入榫巧製,經歷百年依然順暢新淨,我對古人精巧的技術不禁好生敬佩。
這些收藏都是王家琪自1980年代中開始收集而來的,大部份都是最受追捧、價值最名貴的黃花梨及紫檀木。細說珍藏時,王家琪發現頂箱立櫃的銅牌被工人清潔過度,將輕幼的花紋也抹走,她說:「心痛死我了」,見案頭櫃上還留有搬屋時貼的保護膠紙痕迹,又緊張地問我們,如何徹底清除膠紙迹,不安煩惱心情盡現臉上。

在王家琪廳中,有一幅靠在牆邊約兩米高的畫,是出自曾祖父王一亭手筆的《和合二仙》。

全屋都是她多年心血。70年代初,於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取得經濟理學士學位,80年代中,跟從事電子業的前夫洪建生為新居裝修,以傳統中國風作新居佈置,剛巧碰上親友也要裝修,打算棄置舊傢俬,當中有幾件是明清實木家具,王家琪覺得新淨便接收下來,從此展開跟明清家具的一段緣,整間屋也用上明清家具,放不下的就存在貨倉。

購紅木要合眼緣

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很多古董傢俬流到香港的古董集中地──上環荷里活道,當時好貨色約十萬元便有交易,現時已升價逾十倍。相關的參考書籍,在80年代非常匱乏,王家琪就視出生官宦世家,曾任故宮博物院陳列部主任,收集近百件明式家具的王世襄所著的《明式家具珍賞》為天書。
「十萬元不是小數目,買下來又怕是假貨。」朋友於是找來世界兩大拍賣行──佳士得及蘇富比的專家,登門作鑑定,證實她買的都是黃花梨及紫檀明清家具,她才放下心頭大石。「從小母親教看畫,就是要我們不停作比較。」古董也是同一道理,不論買一張椅或櫃,也從街頭比較到街尾,看完便回家思量。曾有店主向她推介一個紫檀櫃,就算矜貴也要符合眼緣。「看上去非常殘舊,想起每天也要看見它,過不了自己的關口,最終沒有買下來。」後來某香港公司主席成為這紫檀櫃的主人,並外借予上海博物館作展覽。

王家琪在明清家具收藏界甚具名氣,拍賣行會安排她到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互相交流收藏心得,她發現自己的收藏使用量該是所有人之冠,問她究竟有多少件藏品?她謙虛地說:「大廳只有十多件大傢俬。」記者眼見單是椅子已經有約二十張。條桌、方桌、北方特有的家具、配合坐在炕上使用的炕桌、櫃、箱、盒、筆筒及其他小件,多得把面向中區景色的落地玻璃窗也淹沒了三分之一。「木頭是有生命的,放在貨倉會使它們呆滯起來,只有使用才發揮光芒。」坐在一張紫檀圈椅的她說。

愛因斯坦曾訪滬老家

拍賣行職員也會帶其他收藏家到王宅參觀交流,1999年雅虎創辦人楊致遠到訪香港時,也是王家琪的客人之一,「拍賣行人員說他有興趣買一些明清家具,所以也上來看看。」
曾出版中國明清家具書籍的美國名古董商及收藏家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看過王家琪的收藏後,要替它們出一本書,結果花了數年時間拍攝及輯錄,於1996年推出《洪氏所藏木器百圖》,介紹她和前夫的其中百多件珍藏。
王家琪在上海出生,1949年,仍在襁褓的她便隨家人來到香港,兩歲時又返回上海跟祖母生活了兩年,住在曾祖父王一亭的大宅「梓園」中。曾祖父曾任日本大阪商船會社買辦,又是著名書畫家。當時年紀小,對大宅沒有印象,只知道曾祖父在20年代初,曾在大宅招待經上海訪問日本的科學家愛因斯坦。

但昔日華麗的大宅現在已經日久失修,原來的花園也被蓋上建築物,變成擠滿百家的弄堂。「雖然殘舊,但昔日的浮雕裝飾及中式木窗框仍舊很美,2005年還被評為區級文物保護建築。」王家琪的三名子女已經各自成家立室,與丈夫又離異多年,與她相伴的就是一室古舊家具,於她而言只有良木才是不朽的。

明末
黃花梨圈背躺椅

設計考究又可調校的休閒用躺椅,靠背混合官帽式與圈椅式,非常罕見,王家琪廿多年來也只見過此張。將可延伸的座位拉開時(右圖),座椅底部的小棍與腳踏上的出榫位接合,便可伸展成躺椅;將坐位合上時(左圖),腳踏與座面又可收成垂直線。

明末
黃花梨頂箱立櫃

今年嘉德香港秋季拍賣會,一個清早期黃花梨雕龍紋大方角櫃成交價就要816.5萬元。
頂箱承在立櫃之上,可分開獨立使用,高約1.8米的頂箱立櫃是王家琪早期收藏,每道門板刻有浮雕,頂箱櫃各有一游龍在浮雲波濤中戲珠,立櫃則飾有雙龍戲珠紋,栩栩如生。櫃底有間板製成的暗格。

清乾隆年間
紫檀嵌黃楊木及象牙案頭櫃

長度只有約30厘米的案頭櫃,流行於乾隆年間,是玩賞與實用兼具的小櫃。其中一邊的格邊裝上卷軸紋的象牙透雕,手工精巧,櫃頂有三個小盒裝飾,其中兩個是模仿線裝書,都設有從前面開啟的暗屜,第三個是金字塔狀的手卷,頂端開槽可放筆筒,或作紙鎮。櫃頂還有一個紫檀筆筒,兩面雕刻着幽蘭,另外兩面則為詩文。

清中期
黃楊木、紫檀、紅木棋桌

黃楊木小棋桌是乾隆晚期古典風格的典範,高約80厘米的棋桌,淺色黃楊木作桌面,配以深色的紫檀木棋盤,顏色對比強烈。中間的雙面棋盤為紫檀木,上嵌有象牙成棋局,一面是象棋,另一面是圍棋。

明末清初
紅木石面雙屜承盤

約40厘米,中間嵌上石灰礫岩石板裝飾。通常在書枱上承放文具之用,石硯放在上面,筆墨則放在下方的抽屜中。兩個抽屜靠一木簧壓力開關,推進其中一邊抽屜,方可打開另一抽屜。前方小白圓貼紙為拍賣行使用的估價標記。

清康熙早期
黃花梨折叠書架

今年嘉德香港秋季拍賣會,一個明末清初黃花梨鏡架成交價5.98萬元。
這件高約50厘米的折叠書架,後方一對的支柱和獨板條以合頁連接,可折叠收藏。最上端的橫杆兩側雕有引頸前伸的龍首,與其他大型家具如卧室用衣架、臉盆架的裝飾風格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