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昌明,愛滋病不再是世紀絕症。不過,社會仍對愛滋病病毒(HIV)充滿誤解,將它與死亡畫上等號。Joey感染HIV病毒22年,在家人和朋友支持下走出焦慮低谷。從美國回流香港,他勇敢面對鏡頭,以燦爛笑容和健碩身軀,證明HIV感染者一樣可以活得健康快樂。
現年46歲的中菲混血兒Joey Bugo,外表陽光健碩,打破愛滋病人的憔悴形象。Joey在港土生土長,87年赴美升學,三年後證實感染HIV病毒。他不懂反應,不敢向家人坦白。定過神後立即向感染HIV病毒的朋友請教,又到圖書館看參考書,「想知道自己點做先可以生存」。
染病八年 始向家人坦白
染病七年後,雞尾酒療法面世,他開始服藥控制病毒。藥物副作用令他「又屙又嘔」,一年後穩定下來,終放心向家人坦白。Joey吃藥從不躲懶,成功控制病毒,至今未有發病,還有一個拍拖六年的「男朋友」。不過,樂觀的Joey 在染病毒第11年,開始將所有負面的事與HIV病毒連上關係,「食飯食少咗,即刻會諗係咪關病毒事」。接觸過面容憔悴的愛滋病患者,更令他疑惑,「如果我變成咁,仲算唔算係生存?」
Joey漸對未來失去希望,加上剛轉藥出現副作用,不安情緒終於失控;08年確診患上焦慮症,一個月暴瘦30磅,更想過自殺,「覺得都18年,差唔多時候啦」。幸有家人的諒解和關心,又鼓勵他接受心理輔導,兩年前終走出陰霾。
經歷過內心的恐懼,Joey決意與大眾分享自身經歷,他全職做義工幫助感染者度過難關。Joey自言不想做「港版Magic Johnson」,「我只想做普通人,同大家一齊食嘢、搭地鐵」。
記者 袁樂婷